赵工的妻子和儿子被请上证人席,面对法官时紧张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可当方明远检察官开口询问赵工当年事故的情况时,他们却一个字都不曾退缩。
然而,就在证据即将提交之际,对方律师站起,冷冷提出异议:“法官大人,我方请求驳回该组证据。理由是:其已超过法定时效,且无法证明其真实性。”
此言一出,旁听席一片哗然。
林疏桐轻轻吸了口气,指尖微动,却不曾有半分慌乱。
她早知道他们会这样做。
果然,高律师——那位她与陆景行特意从国外请来的旧友,已经起身反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工程责任追溯期并不受普通民事诉讼时效限制,尤其是涉及重大安全事故的责任人。”他语气坚定,目光冷峻,“更何况,这根本不是普通的责任事故,而是一场精心掩盖、蓄意谋利的行为。”
法庭一时安静下来,众人目光都落在林疏桐身上。
她缓步上前,在法官示意下,将手中的三份文件递交给书记员,并通过投影系统投放在大屏幕上。
第一份,是赵工亲笔写下的信件原件,内容详尽地记录了当年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陆氏集团高层施压要求隐瞒真相的过程;
第二份,是瑞士公证人通过远程视频认证的证词,证实赵工曾亲自向国际建筑安全委员会提交匿名举报材料;
第三份,则是林疏桐亲自绘制的一张结构风险分析图,结合当时的设计图纸、施工记录以及多年后的实地检测数据,精准还原了事故发生前的真实隐患。
“这不是技术问题。”她抬起头,声音清亮而坚定,“而是道德问题。”
全场寂静无声。
她继续道:“作为建筑师,我们设计的不只是房子,更是人们生活的根基。如果连这一点都无法守住,那这个行业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
她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仿佛击中了某些人心中最深的软肋。
法官微微颔首,旁听席上有记者快速记录,也有几位建筑行业的专家低声议论。
紧接着,陆景行起身发言。
他身姿挺拔,目光扫过全场,最终停留在赵工的儿子脸上。
“今天我站在这里,不只是为了回应指控,更为了表达一个承诺。”他缓缓开口,语气低沉却有力,“我将以陆氏名义,设立‘赵工纪念基金’,用于资助建筑行业弱势群体的技术培训与权益维护。”
顿了顿,他的目光转向旁听席上的赵工家属,语调温柔了几分:
“我父亲曾说,盖房子的人,心里要有光。”他停顿片刻,像是在回忆什么,“这份光,不该被黑暗遮蔽。”
这一刻,赵工的妻子红了眼眶,儿子低头抹泪。
而林疏桐看着他,忽然觉得胸口一阵发烫。
那个冷漠强势的男人,正在一步步打破自己的壳,为她,也为这个本就不公平的世界,做出改变。
然而,真正的风暴还未到来。
就在众人还在消化陆景行的承诺之时,私人律师突然起身,神情冷静中带着一丝锋芒:
“法官大人,我方申请提交一份补充证据。”
此言一出,全场再次骚动。
林疏桐心头一跳,立刻看向私人律师的方向。
只见他不紧不慢地打开笔记本电脑,连接到法庭的播放设备。
“这是我们在最新调查中获取的一段录音。”他说,“来自陆振邦秘书与一名行贿人的对话。”
话音未落,法庭内的空气仿佛骤然冻结。
画面切换至一段音频播放界面,随着鼠标点击,一道低沉而隐秘的声音响起:
“……事情已经处理好了,赵工那边不会再出声。”
“确保万无一失,上面的意思很明确——让他永远闭嘴。”
短短几句话,像一颗重磅炸弹,轰然炸响。
法庭内瞬间陷入混乱,旁听席上有人惊呼,记者们疯狂拍照录像,法警试图维持秩序,而陆振邦的律师团队脸色骤变,纷纷交头接耳。
林疏桐望着那一幕,心跳加快,手指不自觉地收紧。
而陆景行站在她身旁,目光冰冷如霜,仿佛终于看清了那些曾经隐藏在他家族深处的阴暗。
听证会仍在继续,但局势已然翻转。
只是谁也没想到,真正的反击,才刚刚拉开序幕。
法庭的喧嚣仍在耳畔回荡,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那几句话带来的寒意:“让他永远闭嘴。”
林疏桐站在法院门口,阳光洒在她略显苍白的脸庞上,却照不进心底那片沉重的阴影。
她望着前方的人群,媒体记者早已蜂拥而至,快门声此起彼伏。
法警正试图维持秩序,陆振邦的律师团队则面色铁青地低声争论着什么。
她的手指微微蜷缩,掌心几乎被指甲掐出印痕。
喜欢荆棘,玫瑰绽放请大家收藏:荆棘,玫瑰绽放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