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事吧?”陆景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低沉而关切。
他不知何时已经走到她身旁,一手轻扶她的肩膀,指节微凉,却带着不容忽视的温度。
她转头看他,眼中有一丝疲惫,却更多的是释然,“我没事。”
他点点头,目光扫过她紧绷的肩线,声音压得更低:“听证会只是开始,他们会反扑的。”
“我知道。”她轻轻一笑,笑容里却藏着锋芒,“可我已经不是那个为了弟弟跪下来求人的女孩了。”
两人并肩走出法院,私人律师和高律师随后跟来,脸上也难掩疲惫与警惕。
回到车上,林疏桐终于放松下来,靠在后座上缓缓闭眼。
脑海中却一遍遍回放着今天庭上的每一帧画面——赵工妻子颤抖的手、陆景行那句“盖房子的人,心里要有光”、还有那段录音中冰冷的话语……
她忽然睁开眼,看向车窗外掠过的城市高楼。
“你觉得,这场仗打完了?”她问。
陆景行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侧脸望向她,眼神深邃如海。
片刻后,他才缓缓开口:“真正的仗,是从今天开始的重建。”
夜色悄然降临,城市的灯火在窗外闪烁。
林疏桐坐在书房里,电脑屏幕泛着柔和的蓝光。
她刚刚将《赵工案技术复核报告》发送到建筑协会的邮箱,作为本次事件的技术总结与行业警示案例。
这是她第一次以个人名义提交正式报告,也是她职业生涯中一次真正的转折点。
她本以为这只是例行公事,却没想到几分钟后,一封来自建筑协会的回复邮件便跃入收件箱:
> 林女士:
> 您提交的《赵工案技术复核报告》内容详实、分析严谨,已被纳入建筑伦理教育教材,并将在年度建筑师大会上进行专题展示。
> 感谢您为行业正义所做的一切努力。
> 此致
她愣了一下,随即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她打开对话框,将这封邮件转发给陆景行,在末尾写下一句:
“从此,我们不再是隐婚夫妻,而是彼此的合伙人。”
按下发送键的那一刻,她感觉心头某处长久以来的桎梏悄然松动。
这不是一场爱情游戏的终点,而是两个灵魂真正相知、并肩同行的起点。
翌日清晨,林疏桐刚起床不久,手机便震动起来。
是建筑协会发来的通知:
> 尊敬的林疏桐女士:
> 鉴于您在赵工事件中的专业贡献,特邀请您出席即将举行的“赵工纪念基金成立仪式”,届时将由陆氏集团总裁陆景行先生亲自致辞,请您务必准时出席。
她看完短信,心中泛起一丝暖意,但更多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
她开始翻找合适的衣服,准备出席这场意义非凡的仪式。
然而就在她整理完毕,准备出门之际,手机再次响起。
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号码。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低沉的男声,语气克制却带着急迫:
“林小姐,我是赵工的儿子。”
她一怔,手不自觉地握紧了手机。
“林小姐,我想请您帮个忙……我爸当年的事,还有一些细节,我一直没敢说。但现在,我觉得不能再沉默了。”
她的心跳漏了一拍。
“你在哪里?”
“我在城南旧工地附近的一个咖啡馆,地址我稍后发你。”
她说不出话来,只能点头应下。
挂断电话后,她看着镜中自己那张略带倦意的脸,眼神却愈发坚定。
而她,也早已做好准备。
林疏桐站在赵工纪念基金成立仪式的大楼门前,阳光透过高耸的玻璃幕墙洒在她身上。
她穿着一袭剪裁利落的米白色西装裙,头发挽起,妆容精致却不张扬。
这是她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要亮相,也是她第一次以独立建筑师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
她低头看了眼手机上的邀请函,确认无误后缓步走向入口。
“请出示您的嘉宾证件。”门口的安保人员拦住她的去路,语气礼貌却坚决。
“我收到了建筑协会的正式邀请。”她将手机屏幕递过去,语气平稳。
安保人员扫了一眼,并未接话,而是低声用对讲机说了几句。
片刻后,他抬起头来:“对不起,林小姐,今天是闭门会议,非特邀嘉宾不得入内。”
林疏桐皱眉,“我就是特邀嘉宾。”
对方迟疑了一下,“我们这边没有接到名单上有您。”
她心中微微一沉,但脸上依旧维持着冷静,“我可以联系陆总确认。”
她拨通了陆景行的电话,响了几声后,直接跳转至语音信箱。
这太反常了。
陆景行不会在这种时候不接她的电话,更不会缺席这个场合——作为赵工纪念基金的主要出资方,他的致辞是整个仪式的关键环节。
林疏桐站在原地,思索片刻,决定绕道从后门进入大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她记得建筑图纸上标注的员工通道和紧急出口。
虽然有些冒险,但她必须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