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之皖南儒商

第434章 家族基金会中孩子的培养(1 / 2)

姜志伟对家里两个男孩姜凌风和姜凌云的教育上与董晓宇的侧重点不同,他着重强调对情商培养,以及观察力的培养,从一个人的着装爱好,说话语气和语速,说话时的肢体语言等等小细节去判断一个人的职业,同时举例说明各种职业的特征,如:

学校的教师(除体育老师外):指甲缝残留白色粉末;衣袖,裤腿褶皱中也带有白色粉末;大拇指与食指(拿粉笔的部分)的茧子略厚。

厨师:脸部皮肤较差,肤色也不好;体型略肥厚;头发和脸较油腻;左手较右手大(因为大多厨师为右撇子,则右手灵活性高,所以右手拿铲左手拿锅);手臂和手背可能有细小烫痕;身上可能会有油烟味。

军人:通常来说吃饭快,走路快,性格内向的多,不善言谈,具有顺从倾向,这也是他们在长期的训练中,要服从上级的意志,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让两个孩子从小学会观察,总结各种职业的人身上所具有的共性或特征,观察力的提升需要平时慢慢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注意细节,这也可以提升一个人思维的缜密性。

家族基金会中的女孩就幸福的多,董晓宇对他们没有要求,只要求她们考上大学并接受完整的大学教育,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但有一点不能选择危险职业。

董晓宇这样选择无可厚非,毕竟这个世界还是父系社会,人都要面对现实,如果家族中有女孩,她自己喜欢从事商业,又有商业天赋,董晓宇也不会反对她将来去经商,反正不会特意去培训或训练她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董晓宇这是重女轻男。

不过,每年寒假与暑假,下一代的军事训练家族中的女孩也是必须参加的,一点苦都吃不了的孩子,那就基本废了。

董晓宇既然打算建立家族,绝不允许家族中因为家庭教育出现懒人或废人,孩子们可以不够聪明,可以不够好看,但绝不能允许出现懒汉。

董晓宇对二姐董晓兰的儿子和三姐董晓竹的小儿子两家的男孩要求尤其严格,他的两个姐姐都过分溺爱他们的儿子,所有孩子中长得虚胖得,就是这两个姐姐的孩子。

第一次军训,想放弃的也是他们,但他们在心理上怕自己的小舅舅,他们不敢放弃,只能咬牙坚持,母亲的娇惯只会让自己得小孩未来付出更多得代价。

还有孩子们责任心的培养,更是花费了董晓宇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如何?董晓宇也不知道,这只能看天命,不过自己儿子董翊寒还是让董晓宇很满意的,有责任心有爱心,更有爱国心,尤其得知自己的爷爷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