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点。"他的手掌还停留在她后腰,能感受到布料下脊椎的弧度,像他设计的某座人行桥的拱肋曲线,既坚韧又带着微妙的弹性。
郭静转身时,发梢扫过他的手背。"其实浮雕可以做成可拆卸的,"她的指尖点在沙盘裙楼的转角处,"就像陶碗的包边,既方便更换,又能留出让时光参与的余地。"
赵环看着她指尖在陶泥上留下的压痕,忽然想起自己初遇她时,她在画廊里抚摸那幅星夜春水油画的样子。当时她指尖划过画布的轨迹,和此刻在陶泥上移动的路线几乎重合——原来某些韵律早已藏在相遇的最初,只是需要时间让它们显形。
窗外的月光不知何时漫进窗台,给沙盘镀上一层冷银。郭静把最后一块陶泥粘在美术馆模型的入口处,做成朵抽象的浪花形状。"完成了,"她拍了拍手,陶粉在月光里扬起细小的尘,"你看,建筑也可以有裙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赵环拿起比例尺测量那朵陶泥浪花的高度,发现它恰好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最佳观赏角度。他低头时,看见郭静落在沙盘上的影子,正和他的影子在美术馆穹顶模型处重叠,像两滴落在宣纸上的墨,慢慢晕染成同一个形状。
"明天我去陶窑取些烧制好的样品,"郭静用纸巾擦着手指,"顺便带罐新配的青釉,给你的沙盘加点颜色。"
赵环在图纸上签下名字,笔尖划过刚才画的星芒符号时,留下一道微微的顿笔。"我让助理准备建筑涂料的色卡,"他合上绘图本,"或许我们能调出介于陶土和砖石之间的颜色。"
郭静走到门口时,忽然回头指了指沙盘。"你看,"她的声音在安静的工作室里带着回响,"陶土浮雕的阴影,在灯光下会像流水一样移动。"
赵环抬头的瞬间,恰好看见台灯的光晕掠过那些陶泥凸起,在沙盘的路面模型上投下流动的光斑,像郭静陶艺作品里那些会呼吸的釉色。他忽然明白,所谓设计,从来不是冰冷的参数堆砌,就像郭静捏陶时,从来不是简单的塑形——都是用理性的工具,盛放感性的灵魂。
郭静带上门的刹那,风从走廊溜进来,吹动沙盘旁的陶板。赵环伸手按住陶板的瞬间,发现背面刻着个极小的"环"字,笔画边缘还沾着星点釉料,像谁不小心把星光揉进了泥土里。
他拿起那块陶板,对着灯光转动,看见那些用铁丝压出的弧线在光线下起伏,忽然想起第一次在咖啡馆看见的那句诗。原来星子坠入春水的轨迹,早被他们用陶土和图纸,悄悄刻进了彼此的生命里。
窗外的月光越发明亮,照在沙盘中央的美术馆模型上。赵环拿出手机拍下陶土浮雕的样子,准备发给结构工程师的瞬间,却先点开了与郭静的对话框,在输入栏里敲下:"明天试试用窑变釉,让浮雕在不同光线下变色。"
发送的瞬间,他听见自己胸腔里的某种声响,像陶土在窑火中渐渐升温时,发出的细微嗡鸣——那是两个灵魂在时光里共振的前奏,正通过陶土与钢筋,慢慢生长成彼此的形状。
喜欢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请大家收藏: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