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传

第295集:《临床试验启动》(2 / 2)

张昊的心却提到了嗓子眼。这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他知道,这微弱的电流,理论上能刺激穴位,配合“睡药”的气息,达到疏通经络、调节神经的效果,但实际效果如何,个体差异有多大,谁也不敢打包票。

第三章:数据与心跳

时间在紧张而有序的节奏中流逝。上午,六家医院的首批患者全部完成了首次治疗。数据分析室里,各种数据如同潮水般涌来。

张昊和李响以及几位年轻的研究员,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不停地记录、比对、分析。陈教授和林薇医生则在各个病房和会议室之间穿梭,听取一线医生的汇报,解答各种突发问题。

“广州那边反馈,一位治疗慢性关节疼痛的患者,扎针后十分钟,自述疼痛有所缓解。”一位研究员汇报。

“上海的对照组数据也出来了,传统针灸的效果……和以往文献记录基本一致。”

“成都这边,有位神经衰弱的患者,治疗后血压稍微有点波动,正在密切观察。”

每一条信息,都牵动着整个团队的心。

中午,盒饭被匆匆送进数据分析室,大家扒拉了几口,眼睛依旧没离开屏幕。张昊的手机又响了,是第三方监督机构的王主任。

“张工,我们这边检查了上午的操作记录和数据采集流程,总体规范。但有个细节,”王主任的声音很严肃,“成都医院有一位医师,在记录针灸针插入深度时,表述不够精确,用了‘约1.5寸’这样的模糊词汇。我们要求必须精确到毫米。”

“好的王主任,我马上通知他们整改。”张昊立刻联系了成都那边的负责人,强调了记录的严谨性。这就是临床试验,容不得半点马虎,任何一个细节的疏漏,都可能影响整个试验的可信度。

下午,试验继续进行。张昊注意到,王建国的睡眠监测数据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虽然他还没有睡着,但脑电波显示,他的焦虑程度有所降低,身体的放松状态比以往有了改善。

“龙少,你们的‘睡药’,是不是在气味之外,还有别的讲究?”张昊抽空给龙少发了个消息。

很快,龙少回复了一段语音,带着年轻人的活力:“张工,‘睡药’不光是闻的,炮制的时候,手法、时辰都有讲究,药性通过气味和皮肤接触慢慢渗透。和你们的针配合,就像苗寨里点火,先用干柴引,再用硬木续,得让那股‘气’顺起来。”

张昊若有所思。这种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和意象化表述,与他们严谨的数据分析形成了有趣的对比,但又似乎在某个层面上,指向了同一个目标——人体的平衡与修复。

傍晚时分,各医院开始汇总第一天的试验数据。总体来说,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反馈了轻微的针刺感或局部酸胀,但都在可接受范围内。而试验组的一些患者,已经开始出现了初步的积极反应,虽然这些反应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和更多的数据支持,但足以让连续奋战多日的团队成员们感到一丝慰藉。

“辛苦了各位,”陈教授的声音通过视频会议系统传来,他的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明亮,“今天是个好的开始。但我们不能松懈,接下来的日子才是关键。大家回去好好休息一下,保持最佳状态。记住,每一个数据,每一条记录,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结果,也可能影响未来无数患者的选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第四章:忐忑与期待

夜幕降临,医院的走廊里安静下来,只有护士查房的轻声脚步。数据分析室里,依旧灯火通明。张昊和李响选择留在医院,以便随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他们靠在椅子上,看着屏幕上趋于平稳的数据曲线,难得有了片刻的放松。

“你说,这次能成吗?”李响忽然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

张昊沉默了一下,看着窗外城市的万家灯火:“不知道。但我们已经尽力了。从材料配比到微电流控制,从穴位选择到‘睡药’改良,每一步都反复验证过。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和科学吧。”

他想起了在苗寨看到的场景:一位常年被关节疼痛折磨得无法行走的老阿妈,在接受治疗后,竟然能拄着拐杖慢慢走几步了,脸上露出的那种惊喜和感激,让他至今难忘。他又想起那些质疑的声音,那些认为他们是“伪科学”、“瞎胡闹”的批评。

“其实,我有时候也在想,”张昊缓缓地说,“我们做的这个东西,到底是现代科技赋予了传统医学新的生命力,还是传统医学的智慧启发了现代科技的方向?”

李响笑了笑:“也许都有吧。就像陈教授说的,对话才有未来。”

深夜,张昊接到了妻子的电话,女儿在电话那头奶声奶气地说:“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我画了幅画给你,上面有好多好多亮晶晶的针,还有一个老爷爷在睡觉。”

张昊的眼眶有些湿润:“快了,宝宝。等这些亮晶晶的针帮助更多人睡好觉,爸爸就回来。”

挂了电话,他走到窗前,看着医院花园里覆盖着薄冰的草地。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试验将继续。那些躺在病床上的患者,他们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每一个细微的感受变化,都将转化为数据,汇聚成他们前行的方向。

他不知道最终的试验结果会是怎样,成功的道路上总是布满未知。但他知道,此刻,在全国六家医院的病房里,有无数双眼睛,和他们一样,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等待着黎明的到来,等待着科学与传统交织的这根小小银针,能否真正点燃希望的火种。

而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的日子,数据会说话,疗效会证明,质疑也可能再次出现。但无论如何,这支由工程师、医生、苗医组成的特殊团队,已经迈出了坚定的一步。他们脚下的路,或许坎坷,但注定不凡。

窗外,夜色渐深,那颗黎明前的星子,似乎比来时更加明亮了一些。张昊深吸一口气,转身回到电脑前,屏幕上的数据还在跳动,像生命的脉搏,也像他们共同的心跳。临床试验的大幕,已经拉开,而故事,才刚刚开始。

喜欢医圣传请大家收藏:医圣传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