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史记

第214章 重耳逃亡终复国(1 / 2)

重耳很小就喜好结交士人,十七岁时就有五位贤士跟随他,这五位贤士分别是赵衰、狐偃咎犯是重耳的舅舅。贾佗、先轸、魏武子。

晋献公做太子时,重耳就已是成年人了。晋献公即位时,重耳二十一岁。献公十三年,由于骊姬的缘故,重耳驻守蒲城防御秦国。献公二十一年,骊姬逼死了太子申生,骊姬又进谗言中伤重耳,重耳担心,不向献公辞别,就赶回了蒲城据守。

献公二十二年,献公让大太监履鞮去刺杀重耳,重耳翻墙逃走了,履鞮追上去割掉了重耳的衣袖。其实是履鞮放了重耳,重耳才得以逃回狄国。狄国是重耳母亲的祖国,重耳等于去了姥姥家。

重耳逃亡时四十三岁,追随他五位贤士不离左右,另有不知名的追随者几十人,都随重耳到了狄国,就在姥姥家住下了。

狄国征讨邻国时抓获两名女子,年长的女子嫁给了重耳,生下了伯鯈、叔刘。年少的嫁给了赵衰,生下了赵盾。重耳在狄生活了五年后,晋献公去世了,里克杀奚齐、悼子,便派人来接重耳回国,想拥立重耳为国君。

重耳担心被杀,不敢回晋,就谢绝了里克的好意。里克又迎重耳的弟弟夷吾,立夷吾为君,就是晋惠公。

晋惠公即位七年,惠公担心其它诸侯拥立重耳,就让大太监履鞮带着勇士去追杀重耳。重耳听到消息后,就与赵衰等人谋划说:“我当初逃到狄,不是因为狄国可以帮助我,而是因为路途近,容易往来,暂时在此歇脚。”

休息的这么久了,本来就想迁到大国去。齐桓公喜欢行善,有志称霸,休恤诸侯。听说管仲、隰朋都已去世,齐国也想寻找贤能之人辅佐,为什么不前往呢?”

重耳带着他的追随者离开了狄国,离开时重耳对妻子说:“你等我二十五年,如果我没有回来,你就改嫁吧。”

妻子笑着回答:“等你二十五年,我坟上的柏树都长大了,尽管如此,我还是等着你。”

重耳已在狄国生活了十二年。离开时妻子、儿子都留在狄国。

重耳向齐国进发时路过卫国,卫文公不以礼相待,使重耳感到了落难时的无助。离开了卫国,经过五鹿时,一行人饥饿难耐,便向郊野的村民讨饭,郊野的村民将土放在容器中送给他们。重耳很生气。赵衰说:“送给您土,象征着您将有土地,您应该行补拜谢而接受它。”

重耳一行人一路上风餐露宿,终于到了齐国。齐桓公厚礼款待重耳,还把同宗女子嫁给了重耳,还送给他八十匹马,重耳因此感到知足。又宠爱在齐国娶的妻子,没有离开的意思,重耳在齐国一待就是五年。

重耳在齐国过上了安逸的生活,渐渐消磨了往日的壮志豪情。追随者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赵衰与狐偃等人私下商议,不能让重耳一直沉溺于此,必须想办法让他重新燃起回国夺位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