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太子师

第103章 贪腐与人性(2 / 2)

“治理贪污腐败,应如同治理军队,本着赏罚分明之基本原则。”

“对于清正廉明之官吏,当重赏;”

“对于贪污腐败之官吏,则严罚。”

“赏罚分明,再简单不过,”太子不以为然地看向杨安,

“难道仅仅靠这个,就能减少贪污腐败的现象?”

“下官说过,”杨安回道:

“赏罚分明,仅仅是最基本之原则,”

“很多原则,看似简单,但真正要执行下来,则很不简单。”

“而治理贪污腐败,要做到赏罚分明,最难的点,便在于一个‘度’。”

“大小官吏,之所以敢于贪污,便是因为低成本,高收益。”

“如果他们因贪污所受的惩罚,远高于他们的收益,谁还愿意贪污?”

“如果大小官吏,清正廉明所获得的赏赐,能让他们名利双收,谁不愿意做个清官?”

“少师所言,现在有点意思了,”太子渐渐明白了一些,“只是具体到制度上,该如何实施?”

“下官以为,”杨安胸有成竹道,“一个好的治理贪污腐败的制度,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设立监察制度,监督朝廷官员是否有贪污腐败行为;”

“监察官员,不仅仅监督京城大小官吏,而且要监督到地方所有官吏。”

“二,提高官员待遇,让官员的付出与收入成正比,同时让官员的俸禄与业绩挂钩;”

“三,在提高官员待遇的基础上,让官员的收入透明化,一旦发现官员收入来路不正,则依法处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四,加大对贪腐官员的处罚力度,提高官员贪腐成本,对贪腐官员一律没收所有财产,并殃及子女家人;”

“五,加大对清正廉明官员的奖励,在清官致仕(退休)之后,朝廷应额外发放俸禄,以资鼓励提倡;”

“此额外发放的俸禄,可结合清官在任之时的业绩综合考虑,数十倍甚至百倍于清官每年的俸禄。”

“六,查找容易引发贪污腐败的漏洞,比如在官文或者朝廷账本中,一律要求以大写数字代替小写数字,这样就可以防止‘一改十’、‘十改千’的事情发生。”

“如果能将这六点,真正实施到位,”杨安最后总结道:“贪腐现象必将会越来越少。”

“好,少师果然想得周到,”太子连连赞道:“如此赏罚分明,却比治理军队要复杂何止百倍?”

“本宫现在想立刻回到京城,奏明父皇,”

“如果真能建立这样的制度,一定能还父皇一个清明盛世!”

“让所有的贪官污吏,都现出原形,”

“让那些本来想要贪污腐败的,也都收起贪腐之心,”

“让那些清正廉明的官员,老有所养。”

杨安深以为然:

如果说开皇十三年之前,还属于开皇之治的话,

那么开皇十三年之后,大隋走上下坡路,此时的腐败也是意料之中。

所以,治理贪腐同样不可轻视。

若太子提出的措施,在治理贪腐上取得成效,并获得随文帝的赞赏,

那么,杨安必定是大功一件。

同时也意味着,杨安朝着自己的宏图大业,又迈进了一步。

就在两人商量着如何奏明隋文帝的时候,党长家里的粮食也差不多全部发放完毕。

“太子殿下,我们也该回县城了。”杨安提醒道,

“也不知道那个钱寿安,此次买卖官粮,趁机敛财,会不会殃及他的家人?”

“是该回去了,”太子点头,“我倒更希望,这个钱寿安想通了,供出幕后指使之人。”

随后,杨安和太子以及赵七,上马后向着县城的方向疾驰而去。

可是等三人回到咸阳县城后,却得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前任县令钱寿安,在牢中自杀了。

喜欢我为太子师请大家收藏:我为太子师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