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崛起:从内丹烧水

第192章 长安动向(2 / 2)

李世民看沈无忧有些犹豫,大声说道:“但讲无妨!大胆说出来!”

“陛下,您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君主,希望能够超越前人的功绩。通过征讨高句丽,可以展示自己的军事才能和统治能力,证明自己是一位有能力的君主。”沈无忧说到这的时候李世民看沈无忧目光已经有些不善了。

沈无忧见状继续说道:“此外,还能通过征讨高句丽来消耗门阀贵族的势力,巩固皇权。目前门阀贵族对政治和经济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可以通过征讨高句丽,可以削弱门阀贵族的势力,让更多的寒门子弟有机会做官,从而巩固皇权。”

见李世民神色缓和了许多,沈无忧再次说道:“最后,高句丽对中原王朝的影响。高句丽在曹魏时期中原内乱时迅速发展,南北朝时期中原混乱割据时进入鼎盛时期,此时的高句丽已经威胁到了隋朝的东北边境。为了统一大业,征讨高句丽是一场必然要进行的稳定地方秩序收复固有领土的战争。”

沈无忧说完后,魏征在一旁痛心疾首,他何尝不明白这么多年的努力,只要一个不慎,极有可能把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

沈无忧说完后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现在的朝中大臣不用想也知道,定然会全力阻止北伐高句丽,要是多几个像沈无忧这么的臣子该多好,想必北伐的阻力定然会少很多。

“陛下,陛下,高句丽之事,实乃我中原之痛。然吾朝历经隋末战乱,人民尚需休养生息,国力亦未恢复。此时发动战争,实非明智之举。高句丽虽横行一方,然其兵力并非我朝之敌。我朝若动兵,虽能取胜,然必将耗费大量国力,且百姓将再次受苦。得不偿失,还请陛下三思。”

魏征知道自己现在不站出来劝谏是不行了,再由沈无忧说下去,说不定陛下回长安第一件事就是准备北伐。

李积和长孙无忌对视一眼后同时站出来说道:“请陛下三思。”

沈无忧看着三个宰相都瞪着自己,也出声说道:“陛下,我们可以采取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

李世民听后眼前一亮问答:“如何?”

“辽东并非高句丽一家独大,后面还有新罗和百济,并且高句丽内部矛盾重重,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

沈无忧的话并非无的放矢,半岛现在的局面就相当于三国时期,只不过高句丽相当于当时如日中天的魏国。

长孙无忌和李积两人听后眼前一亮,这个方案很有操作性,扶持新罗和百济对目前大唐来讲并不困难。

魏征听到沈无忧终于不劝说陛下北伐,急忙上前补充道:“陛下,高句丽对新罗和百济百般打压,现在我们大唐除了长安号还有四艘巨舰,足以援助两国以示友好往来。”

李世民也点点头,毕竟以当前半岛的局势,这件事操作起来并不困难。后面的几天路程几人一直都在李世民的寝宫内讨论,沈无忧甚至还写出了详细的‘高句丽攻略’。

高句丽在辽东展开屠杀,长安的太子李泰是最先知晓的。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并未充满悲愤之情,而是深感这是一个绝佳的表现机会。作为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太子,他渴望在政治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以赢得皇帝李世民的认可和大臣的赞誉。

李泰深知高句丽在辽东的屠杀行为不仅仅是对大唐的挑衅,更是对国家尊严和人民利益的严重侵犯。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争端,更是一个展现自己领导能力和智谋的绝佳机会。他决定迅速采取行动,同时这也是为大唐百姓出面的机会,只要操作得当就能收获大量民间声望。

为了确保自己的行动能够得到充分支持和顺利实施,李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了低调和谨慎。他明白房玄龄作为朝中重臣,有着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如果被其干扰,自己的计划就可能落空。因此,李泰刻意保持与房玄龄的距离,没有做过任何出格的举动,以免引起房玄龄的警觉和干涉。

李泰在之后一段时间内都表现得非常规矩,没有任何出格的举动。他甚至没有私下里表现出对高句丽的任何不满或敌意,这让房玄龄和其他的一些官员们都认为,是长孙皇后的劝说起到了作用。

十六卫的大部分人马都跟随着长安号,但李泰并没有将所有的兵力都投入这次行动。他知道,长安城还需要保留一部分兵力来维护城市的治安和应对突发情况。因此,他只调动了太子府和十六卫中的五个府的兵力,总计达到了四万人。这已经是李泰在不惊动朝中大臣的情况下能达到的极限。

甚至为了这次重要的行动,李泰光竟然花了两天时间,耐心地劝说丘行恭。丘行恭,标准的太子党,年纪轻轻便在太宗征战天下之时,立下赫赫战功的杰出将领。

丘行恭的英勇与智谋,是他在战场上的闪光点。然而,他的心灵深处,却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过去。在一次战斗中,他不幸被敌人俘虏,并经历了数年的囚禁生涯。这段痛苦的经历,对他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但也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战争的残酷与不确定性。

好在丘行恭年纪不大,能吃的下李泰给他画的大饼,像尉迟恭和程咬金这种老将李泰连口水都省掉了。

喜欢盛唐崛起:从内丹烧水请大家收藏:盛唐崛起:从内丹烧水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