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官场:我从基层开始

第236章 我要去国家部委呢 也带你(1 / 2)

招商办的倒反天罡让商务局很难受,但上面的领导不管那么多,他们要的是成绩。

实际上种植蔬菜,然后出口酸菜或泡菜这种产值并不是特别高,除了沾了个出口的名头外,不论产值还是税收都不是很高。

但是对群众来说,增收效果却非常明显,比你引进一个大厂,或者卖资源,在增加收入上效果好的多。

后世某人口大省,花了很大的工夫引进某世界最大的代工厂,代工生产水果手机。

仅仅一个厂,产值四千多亿,出口额占全省的七成,带动了三十多万人就业。

理论上说,没有自己品牌,没有自己的技术,是低端产业,但这种低端产业对地方却是非常好的,至少这几十万人的收入是全部留下来了。

虽然对方后来因为政治因素走了,也膨胀了,但后来经过当地政府争取,又回来了。

合作的基础是双方都有需求,自然就比较好谈。

你说,我就一落后小县城,非要去引进什么高精尖产业,根本就没有产业基础,没有这个产业的生存土壤,引进来干什么。

比如汽车产业,就是高产值、高税收,还是半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能力还强,这也是很多地方想方设法去引进汽车企业的原因。

但是你也得有承接能力,人家一个厂子,开口五千亩,你有五千亩空白土地没有,就这一项就限制了很多地方了。

所以陆天顺在招商取向上,跟杨辰非常一致,平山县适合发展什么,就去想法引进什么,而不是好高骛远。

一年的时间,在这个原则的引导下,陆天顺六次远赴东南,采取各种手段和方式,引进小型的机械加工厂和电子元器件厂六百多家。

虽然六百多家,产值比不上开发区引进的一家大型机械设备厂,而且六百多家的服务也非常麻烦。

但这六百多家的企业用工人数却达到了四万多人,而那家大型机械设备厂呢,还不到一千人。

对于地方政府来,引进产业的时候,容纳就业人数也是一项重要指标。

陆天顺就一个感觉,在杨辰的手下干活,顺畅,你说什么人家能理解,而且支持。

对于一个想干事的人来说,这就够了。

一年之后,陆天顺的试用期也到了,一年来的成绩也以述职报告的方式报上去了,然后组织部下来考察,最后同意陆天顺转正。

跟其它人级别先升,然后职务再升不同,陆天顺这种是职务先升了,担任正科级职务,但是级别还是副科级,只能以试用的名义。

但试用结束,只要不出问题,就可以提拔了。

有人举报没有,当然有了,但没有大的问题,或者说没有确切的证据,就不会受理。

比如举报陆天顺身为干部经商,可以随便去查,都在他母亲和姐姐名下,你总不能说人家家出了一个干部,就什么生意都不能做,全家就指望着他的工资过,这不是逼的他贪污腐败吗。

而且陆天顺在平山县的生意,像饭馆,又牵扯不到以权谋私上,招商办报销的费用发票上,没有一张是陆天顺母亲的饭馆开出来的。

转正之后,陆天顺就是全县目前最年轻的正科了,当然不能跟杨辰比,两个人就隔几岁,人家已经是顶级正处了。

反正这一年多,平山县发展的不是多轰轰烈烈,但也是如火如荼,一步一个台阶,从清远市倒数,不停地前进着,而且非常稳健,不是突飞猛进,就是隔几个月蹦一个台阶,上两个名次,给前面的县区带来很大的压力。

而且杨书记也不是多忙的样子,虽然因为工作节奏快了,把下面人累够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