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第一百四十八章 确立新君(2 / 2)

这时候已经是隆冬时节了,外边是风雪漫天,郭威冒雪外出,到处打听,这才打听到范质的住址。于是就登门造访,两个人见面一聊,真是相见恨晚,互相都挺钦佩。郭威就脱下身上所穿的紫袍披在范质身上,紫那是最高等级官员的官服,往下是红袍,过去说某某人本来就已经是大官了,现在还升官,就说他红得发紫。

范质赶紧拜谢,郭威就请他入朝,去替太后起草教令。范质说,按照过去的规矩,太上皇发布的命令,称为诰,皇太后的称为令,现在是不是还继续遵守这一古制呢?郭威说:“目下,国家无主,凡事都要靠太后裁断,不妨直接就称为诰吧。”范质答应了,提笔起草诰文,果然不愧是翰林,三下五除二,一挥而就。其中的内容是说:

高祖皇帝去世,继任者年纪太小,被坏人所迷惑,所以很多将相大臣,都无辜被杀,幸好大臣郭威等人,怀着忠义之心,拯救国家社稷,现在,既有大臣们的意见,也参考上天的一些征兆,考察了一番,发现徐州节度使刘贇既有才干,德行又好,先皇对他就像对亲儿子一样,特别的疼爱,所以他完全有资格即皇帝位,有关部门应该选择吉日,备好法驾,迎立刘赟继位。

刘知远只有三个亲生儿子,分别是刘承训、刘承佑、刘承勋。老大刘承训二十六岁的时候突然去世了,老二刘承佑被他宠信的那个茶酒使郭允明给杀了,老三刘承勋病重在床,都起不来了。看来只能是立他那个养子刘贇了。

刘赟的亲生父亲是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刘崇,也就是说,刘贇本来是刘知远的侄子,刘知远特别喜欢刘贇,就把他收养了。这次李太后和大臣们决定奉迎刘赟继位,有关的礼节都是范质援古证今,仓促间讨论确定的,郭威向大臣们一宣布,大家都同声赞美,说这简直是太完美了。于是郭威上奏太后,请求派太师冯道、枢密直学士王度和秘书监赵上交一起前往徐州,迎刘贇入朝,太后当即就批准了,把诰令也颁布了,让他们赶快去,别耽误时间了。

冯道看到太后的诰令,有些吃惊,他沉思良久,然后他去见郭威,说:“我已经很老了,怎么还让我去徐州呢。”

郭威微笑着说:“太师的功勋威望,别人可比不了,此次去迎立新君,如果不是由太师来作为领袖,何人能够胜任?别人资格声望都不够。”

冯道说:“侍中此举,真的是出自真心么?”你真的是发自内心,要迎立刘赟继位吗,你给我说句实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郭威一听,不高兴了,说:“太师不必怀疑,天日在上,我郭威没有异心。”

冯道这才和王度、赵上交离了京城南下。路上冯道还对这俩人说:“我生平不作妄言之人,这次却是妄言了。”他其实是想说:我认为郭威这次绝对要自己当皇帝,万万没想到,人家郭威还真的没这么干,实在是太意外了。

郭威送冯道等人离开京城,又率领群臣去禀告太后,大意是说,新君到京还有些日子呢,所以请太后临朝听政。李太后答应了,立刻颁下诰命,说:

先前奸臣当道,乱我国家,功臣们效忠社稷,翦除了这些坏人。而且还顺应大家的意见,给国家确立了新的继承人。现在宗庙社稷都已经转危为安,国家的法纪纲常也已经重振。皇帝的法驾没到之前,各种政务颇多,百官奏请,希望我来处理,我就只好答应大臣们的意见,暂时来处理一下,时间为期十天,然后就交给新君了。

这位李太后既然答应了先暂时替未来的新皇帝处理国政,当然首先一件事就是要赏赐功臣,于是升王峻为枢密使,兼右神武统军,这顶的是刘玢的位子。任命王殷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过去史弘肇担任过这个职务,任命郭崇威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曹威为步军都指挥使。三司事宜就让陈州刺史李谷充任,这顶的是王章的位子,这些人全都是郭威的左膀右臂。

喜欢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请大家收藏: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