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第一百一十二章 窝囊废(2 / 2)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杜威修好了营垒,就在营中闭门高坐,他手下的那些将领们全都是节度使一级的高级干部,没有一个积极奋进的,整天就是互相迎来送往,喝酒作乐,感觉像是在郊游,一点都不像在打仗,甚至都很少谈及军事。

磁州刺史李谷就向杜威献策,说:“如今咱们的大军距离恒州不过咫尺之遥,两边做饭的时候,烟火都能互相看见。如果咱们用粗大的树干安置于河中,然后在树干上边铺上树枝泥土,马上就可以修出一座桥来,再秘密约定城中举火响应,召集壮士,夜里杀入敌营,里外夹攻,敌军立刻就能溃散!”众将一听,都说是好计,惟独主帅杜威,根本不听。只是派李谷前往怀州、孟州督运军粮。

耶律德光见杜威就这么在营中待着,不敢出兵,心中就料定了,这是个无能之辈、窝囊废,于是派大兵悄悄接近晋营,暗中派部将萧翰和通事刘重进,领着骑兵百人,步兵数百,悄悄从上游渡过滹沱河,绕到了晋军后面,截断晋军粮道。这支小分队在途中遇到了一些出来砍柴的晋军士卒,就把他们抓走了。有几个跑得快的,逃回营中以后,添油加醋,说是上游有无数的辽兵,已经截断了我军的退路。营中的士卒们得到这个消息,非常恐慌。

辽将萧翰等人冲到栾城,简直如入无人之境,城中守军有一千多人,猝不及防,竟然被萧翰带着这么点兵闯了进来,没奈何只好狼狈投降。萧翰抓了晋国的百姓,在他们脸上刺了字,其中有“奉敕不杀”四字,然后让他们向南跑。运送粮草的民夫们在路上遇到了这些人,还以为是辽兵已经大军深入了,干脆把粮车一扔,四散溃逃。一时间风声鹤唳,传遍了中原。到处都在说辽军已经打过来了。

李谷还在怀州孟州一带筹集粮草呢,听说了消息,急忙上奏皇帝,说大军危急,请皇帝赶快去澶州,并且召高行周、符彦卿等人护驾,发兵守卫澶州、河阳,防备敌军。这道奏章由军将关勳飞马送到了京师,朝廷接到了李谷的奏章,上下一片哗然。这时候杜威的奏章又到了,还是请求增兵,但是这时候石重贵已经把都城的卫士都派给了他,京城只剩下了皇宫中的几百名守兵,石重贵咬咬牙,干脆也全都派了出去。并且下令发河北,还有滑州、孟州、泽州、潞州粮草五十万,送往军前。接着杜威又派张祚来京城向皇帝告急,这时候朝廷已经无兵可派了,就让张祚回报行营,下令让杜威严守。张祚回去的路上,竟然被辽兵给抓走了。这一下朝廷就和前线部队断了消息,两不相通了。

..............

知识卡片:

赵延寿诈降,导致后晋大军被困。诈降计在战争中出镜率很高,经常能起到改变历史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这个不可一世的战神是怎么走进垓下的包围圈呢?这我们就要提到一个人了,此人名叫李左车,他是赵国名将李牧的孙子,当时刘邦撕毁了和项羽的停战协议,派兵去追赶正在撤退的楚军。这时候项羽也学聪明了,没有冒进,而是选择了防守反击,刘邦要想办法让项羽出来呀,刘邦的手下李左车就派了个人去诈降,项羽很看不起韩信,李左车的亲信就不断利用项羽自大这个性格缺陷刺激他,项羽终于选择的主动出兵,结果掉进了韩信的圈套,落了个乌江自刎。

三国的时候,计谋用到了极致,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讲的就是黄盖诈降的故事。他诈降曹营,出了个馊主意,让曹操把战船连到一起,为周瑜火攻创造了条件。这个故事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里都有,应该是真实的。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用过诈降计,那时候朱元璋的势力相对陈友谅来说还很弱小,陈友谅占据了长江中上游的大部分地区。他联系张士诚,想吃掉占据金陵的朱元璋。朱元璋的谋士康茂才就跑到陈友谅那去诈降,陈友谅相信了康茂才,然后这位康先生就把陈友谅的军事机密全都泄露给了朱元璋,朱元璋因此在龙江大战中获胜。从此由弱势转为强势。

喜欢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请大家收藏: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