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第五十四章 康延孝兵变被杀(2 / 2)

李继岌因为康延孝这场叛乱,非常担心王衍在路上脱逃,于是就命令李从曮,就是岐王李茂贞的儿子,让他派凤翔军和李严一起押送王衍去洛阳。李从曮等人押着王衍这一大家子,还有王衍手下的大臣眷属三千多人走到长安,忽然又接到了庄宗的诏书,让他们停下。原来此时邺都又发生叛乱了。邺都这一乱,洛阳也不免惊慌,李存勖就担心王衍进了洛阳,万一生出什么变故来,所以就把他截留在长安,命令西京留守负责看管。这里顺便说一下,邺都、兴唐,魏州,以及宋朝的北京大名府,这指的都是一个地方,就是当年魏博军所在的那个地方,过去它叫魏州,庄宗在这登基称帝以后,把它改名叫兴唐府,也叫邺都,宋朝的时候又再次改名,叫北京大名府。其实这个很正常,一个地方经历了历史变迁,经常会有很多个名字。

那现在魏博军怎么又叛乱了呢,原来啊,魏博指挥使杨仁晸率兵驻守在瓦桥关,已经过了一年了,现在别的部队过来接了班,按规定他就应该带着他的部队回邺都去休整了。可是庄宗担心邺都空虚,他怕这些士兵回去以后出什么事,于是就下令让杨仁晸留在贝州。当时邺都谣传,说郭崇韬已经杀了李继岌,自立为蜀王了,所以他才被灭了族。也有人说是李继岌被杀,刘皇后归罪于自己的丈夫庄宗李存勖,已经害死了皇帝。反正是谣言满天飞。

邺都留守兴唐尹王正言年老怕事,急忙召来监军史彦琼商量对策。这个史彦琼本来是个伶官,很得皇帝的宠爱,因此在邺都专横跋扈,谁都看不起,王正言跟他关起门来商量了一天,这一下人心更加惶惑。

杨仁晸有一个部下,叫皇甫晖,那天刚好赌钱赌输了,现在又回不了家,心情不好,就打算闹事,于是他带了一帮人,跑去对杨仁晸说:“皇帝能得天下,都是靠我们魏博军百战得来的,我们魏博军衣不解甲,马不解鞍,已经有十几年了。如今天子不念我们的功劳,反而猜忌我们,我们在远方驻军多年,好不容易盼到可以回家了,现在离家仅仅咫尺之遥,却不让我们回去跟亲人相见。如今又听说皇后杀了皇帝,京师已经大乱,将士们都想和您一起回家去,如果天子没死,发了怒,兴兵来讨伐我们,以我魏博的兵力,也足以拒敌,说不定还有意外的富贵,也未可知呢,请您不必迟疑!”杨仁晸大怒,说:“你说的这是什么话,你们都有家室,怎敢如此乱说?”皇甫晖也厉声说:“你要是不答应,祸就在眼前了!”杨仁晸还要再说,已经被皇甫晖等人一阵乱刀给砍死了,然后他们又推举了一名小校做统帅,那名小校也一口拒绝,也被皇甫晖等人给杀了。

..........

知识卡片:

郭崇韬和朱友谦这俩人家里可都是有李存勖赐给的丹书铁券的,结果呢,还是一样被杀了。那这个丹书铁券到底是个啥东东呢?今天咱们就跟大家唠唠这东西。

丹书铁券常见的样子就像是一个瓦片,上面写着字。丹书的“丹”,指的是朱砂。丹书铁券这东西等于是古代皇帝跟臣子订的一份契约,最大的作用就是有刑罚豁免权,民间也叫免死金牌。不过这个豁免权仅仅是理论上的,事实上,在历朝历代中,拥有免死金牌的大有人在,可是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却都死于非命。

看过《水浒》的人都知道小旋风柴进,他家就有块免死金牌。宋朝初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了后周柴氏的江山,柴宗训和他的母亲符太后被迁到了房州,当时赵匡胤就赐给了他们“丹书铁券”,后来这东西就传到了柴进手里。柴进曾经帮助过许多落难的梁山好汉,比如林冲、武松、宋江等。因为家族显赫,大家都称他为柴大官人。即便如此,最后也被奸臣们逼上梁山造反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丹书铁券最早出现是在汉代,刘邦带着一群所谓的布衣将相,夺得了天下。为了笼络人心,他赐给了功臣们一张“奖状”,上面写道:“使黄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萧何、韩信、陈平、周勃这帮人,都曾经得到过这玩意,这就是最早的丹书铁券。刘邦的意思是:兄弟们跟我出生入死了好几年,有了这玩意儿,你们和你们的子孙都可以安心地享受荣华富贵了。没想到后来形势突变,刘邦和他老婆吕后担心淮阴侯韩信谋反,韩信就被杀了。

北魏时期的皇帝经常给宗亲或者近臣颁授铁券,甚至还出现过大臣主动向皇帝乞求铁券当作护身符的情况。隋唐以后,颁发丹书铁券已经成为了常制,但凡是开国元勋、中兴功臣或者少数民族的首领,都可能会得到丹书铁券。甚至连一些宠臣、宦官也能得到。此时铁券上的朱砂填字改成了用黄金填字,所以丹书铁券也叫做金书铁券。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钱镠铁券”,是乾宁四年唐昭宗颁给吴越王钱镠的。

铁券上嵌金是个挺复杂的工艺,一般人家根本做不了,所以这东西想要仿造也没那么容易。因为丹书铁券可以传给子孙,所以拿出来使用的时候,往往距离颁发之日已经隔了几十上百年了,为了防止假冒,丹书铁券还有一种防伪的方法,就是制作完成之后把它一分为二,朝廷和被赐的人各留一半。

钱镠那个铁券上刻的字是“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你可以免死九次,你的子孙免死三次,免死金牌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

到了明代,朱元璋建国后大量颁发免死铁券,其“形如瓦面,刻诰文,皆镌免罪、减死、俸禄之数”。所刻的内容相当具体,包括:持有人的名字、立过什么功、享有的特权等级、皇帝的誓言等等。多数都会写明“所谓免死,除谋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明朝的丹书铁券分为七等,公爵分为一等,侯爵分为二等,伯爵分为三等。各等铁券大小尺寸都不一样,最大的公爵一等铁券高一尺,宽一尺六寸五分。在此基础上,其他的各等铁券每等递减五分,最小的伯爵铁券高七寸,宽一尺二寸五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朱元璋晚年动不动就杀开国功臣,收到过免死铁券的人十有八九都被朱元璋给杀了,免死铁券形同废纸,所以民间戏称丹书铁券叫“催命牌”。

郭崇韬的铁卷上写的是免死十次,可是一次都没用,这东西谁发的谁就有权收回,帝王要想耍无赖,你能拿他怎么办。再说人不能把自己的安危寄托在一个物件上,我认识一个人,身体不太好,打着胰岛素喝着酒,我劝他注意身体,他跟我说,我买保险了,听他那口气,好像阎王爷很怕保险公司似的。我也只能呵呵了。

喜欢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请大家收藏: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