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第八十九章 后晋代唐(2 / 2)

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听说石敬瑭已经做了皇帝,当即率兵北还,途经云州,节度使沙彦珣出城相迎,也被耶律德光留在了身边。

云州城里的将士们一看,节度使出城不回来了,于是就推举判官吴峦暂时代管州事,闭城拒敌。耶律德光亲自来到城下,对着城上的吴峦说:“现在云州已经让给我了,你们为何抗拒?”

他话没说完,忽然城上一只冷箭射下来,差点射中耶律德光,幸亏耶律德光闪避的快,才躲开了这一箭。耶律德光大怒,立刻命令手下攻城。城墙上箭如雨下,伤了很多的番兵,一连十几天,辽兵竟然攻不下来。耶律德光急着回国,于是留下部将继续围攻,自己带着亲兵走了。

吴峦守城守了半年,毫不松懈,但是城里渐渐粮草消耗殆尽,不得已,只好派了使者到洛阳请求救兵。石敬瑭已经答应了耶律德光,把幽云十六州都割给人家了,不便食言,一面写信给契丹,请他解围,一面召吴峦进京,免得他从中做梗。契丹兵收到石敬瑭的书信,果然解围而去,吴峦也奉召来到洛阳,石敬瑭任命他担任宁武军节度使。还有应州指挥使郭崇威,也耻于向契丹称臣,挺身南归,于是幽云十六州的土地人民全部给了契丹。中原北部门户洞开,从此外患频发,差不多有三百年。这都是后晋酿成的大祸。

.........

知识卡片:

五代这个乱世的开创者是后梁,第二个朝代就是后唐。朱温可以说是真正的中原地区军阀篡位,从精神文化角度上来讲,是中原汉文化的传承。而后唐则是比较特殊的,他是少数民族政权,我们也可以叫它沙陀人政权,因为他们的权力中心一直就在沙坨贵族手里。

后唐的创始者是李克用,历经四代,只维持了短短的十四年,经过李存勖、李嗣源、李从厚、李从柯,最后被石敬瑭灭了。但是他在五代十国中疆域是最大的。

沙陀李家虽然是少数民族,但是他们一直以唐朝为正朔,这就说明了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向唐朝中原文化靠拢。但是其中最大的阻碍就是制度问题,沙陀人的内部仍然奉行的是主仆制,有点接近奴隶制。有不少将领都曾经是李家的家奴,因为建功立业,后来才翻了身,翻身的标志之一就是被赐姓赐名。在教育方面,沙陀只有贵族才能接受高级的汉化教育,连李嗣源都不认识汉字儿,文化程度不高,所以他们对李唐王朝的文化是非常渴望的。

在后唐的帝王中,李存勖可谓是独树一帜,算得上是半个文学家文化人,会写诗会作曲,但是他也因此而废掉了帝王基业。他们把唐朝的东西囫囵吞枣式的拿来就用,也不分好坏。

比如宦官当政,这一点就没学好,后宫干政这个弊端也被学去了,就像李存勖的夫人刘皇后,贪财贪的没有节操。后唐毕竟对中原文化没有吃透,很多重要的环节还是有很多胡人的习惯,比如官吏的选拔,沙陀人以武为尊,谁能打谁就是老大。比如有个叫李存贤的,他想要当官,李存勖就说,咱俩摔一跤,你要是赢了我,节度使就是你的。我想这在唐朝是不可能的。

还有就是对于外放文职官员政绩的评估,后唐主要是看上供的多少,给朝廷纳税多的就是好官,对于民生民计基本上不太在乎。而我们中原文化考评的项目比较多,地方官吏的德政和仁政以及民心所向,是当一个好官的重要的标准。

如果再多给后唐百十年,他们或许会学的更像,可是历史没有给他们机会,沙坨贵族石敬瑭为了活命,只好举兵造反,还引来了契丹人,从此中原地区就难以安宁了。

喜欢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请大家收藏: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