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第六十九章 两川大战(1 / 2)

第70章 两川大战

后唐从蜀地撤了兵,这趟西征算是彻底失败了,安重诲成了替罪羔羊,夫妻俩连同两个儿子也都被杀了,明宗李嗣源把一切责任全都推到了安重诲身上。然后李嗣源让西川派到京城来的进奏官苏愿和东川进奉军将刘澄,都各自回去,向孟知祥和董璋传话,说这一切都是安重诲自作主张,他派兵入川这事,皇帝都不知道,现在安重诲已经服罪而死了。

苏愿回到西川以后,就把明宗的话跟孟知祥说了,孟知祥立刻心领神会,这是朝廷有意安抚,给我们台阶下呢,而且他还听说自己在京城的家属都没事,于是就派了使者去告诉董璋,打算约他一起上一道谢恩的奏表。董璋那个当物业经理的儿子都已经死了,所以他非常愤怒,说:“老孟的家属都平安无事,他当然可以归附朝廷,我的子孙都已经被害了,还谢甚么谢?”把孟知祥的使者骂了一顿赶走了。孟知祥再三派使者去劝董璋,说皇上既然肯免罪招抚咱们,如果咱们不上表谢罪,恐怕朝廷又会派兵来讨伐。到那时候我们理亏,必然失败,不如早日归朝,以免生祸。但是董璋始终不答应。

第二年是后唐明宗长兴元年,也就是公元930年,孟知祥又派掌书记李昊去梓州,再去跟董璋谈谈,向他陈明这其中的利害。董璋不但不答应,反而把李昊臭骂了一顿,撵出了府门。李昊垂头丧气地回来,对孟知祥说:“董璋不愿意跟我们商议,还觊觎西川,打咱们的主意呢,您可要提前提防小心。”

孟知祥听了李昊的话,于是增兵设防,按兵以待。

转眼到了孟夏时节,董璋果然率兵侵入了人家西川的地界,攻占了白杨林镇,把那的守将武弘礼给抓了。董璋在出兵之前,曾经和众将商量,说自己打算去袭击成都,大家全都赞成,只有一个名叫王晖的部将反对,他跟董璋说:“剑南万里,成都为大,现在正是盛夏,我军师出无名,此事未必能够成功。”董璋根本听不进去,一意孤行。

孟知祥听说白杨林镇被董璋给占了,就召集众将开会。他的副手赵季良说:“董璋为人,轻躁寡恩,不能安抚士卒,他如果据险固守,咱们要进攻他还真不容易,现在他不守住自己的巢穴,反而跑出来跟咱们野战,这正是舍长用短,要抓住他应该不是什么困难的事。董璋用兵,轻锐劲旅都在前锋,好钢全在刀尖上,所以咱们应该用老弱残兵诱敌,开始的时候虽然会有些小小的损失,但是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我方大胜,因此完全不如担心!”

孟知祥又问,那谁可以做我军统帅呢,赵季良说:“董璋一向颇有威名,如今突然举兵来此,咱们西川必定会人心浮动,所以您应该亲自率兵抵御,振作士气。”赵廷隐插了一句,说:“董璋有勇无谋,他只要敢来,必然失败,我愿为您擒拿此贼!”

孟知祥一听自己的部下都这么有信心,很高兴,当下任命赵廷隐为行营马步军都部署,率领三万人马去迎战董璋。

赵廷隐领命出去,部署好部队,列好了队列,然后入府去向孟知祥辞行,恰巧此时外面有人递进来一张董璋的檄文,上面指责孟知祥悔婚背约,另外还有写给赵季良、赵廷隐和李肇的信,信里的语气,好像已经和这三个人订了什么密约,似乎有里应外合的意思。孟知祥看完,把信递给赵廷隐看,赵廷隐把信往地上一扔,说:“何必脏了我的眼睛,我料想他无非就是使使反间计罢了,想让你杀了副使和我而已。”说完对着孟知祥拜了一拜,转身就出发了,孟知祥目送着赵廷隐远去,说:“众志成城,事情必然可以成功。”

过了两天,成都又接到了来自汉州的败报,说那儿的守将潘仁嗣和董璋在赤水打了一仗,结果兵败被擒,汉州已经失守了。孟知祥于是让赵季良留守成都,自己亲自带了八千人奔赴汉州。他们走到弥牟镇,就看见赵廷隐正驻扎在镇北,于是两下会师。第二天董璋的兵就到了,孟知祥命令赵廷隐在鸡踪桥列阵,扼守住桥头要冲,让都知兵马使张公铎在他后面列阵,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上去支援,孟知祥自己登高督战。

董璋到了鸡踪桥畔,见西川兵势强盛,心里就有点发憷,于是退到武侯庙前,下马休息。过了一会,忽然他帐下的军卒们开始鼓噪起来,有人嚷嚷:“现在已经到正午时分了,我们待在这晒太阳吗?为什么还不速战!”董璋没办法,只好上马向前,结果双方的前锋刚一交锋,董璋手下的右厢马步指挥使张守进就弃甲投戈,投降了孟知祥。

孟知祥就向张守进询问军情,张守进说:“董璋所有的兵都在这了,后面没有后备队了,请您赶快出击,千万不要错失了良机。”

孟知祥一听,原来这就是决战了,立刻麾军冲锋,双方一场鏖战,东川兵也相当利害,跑去争夺鸡踪桥,赵廷隐部下的指挥使毛重威和李瑭都相继阵亡,惹得赵廷隐性起,指挥部下拚死力战,阵地反复易手,却还是顶不住东川兵的冲锋。都指挥副使侯弘实看见赵廷隐失利,也率兵倒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孟知祥立马在高冈之上,看到这种情形,也不禁捏着一把冷汗,用马鞭指挥后阵,命令张公铎带预备队上前救应。张公铎的部下此时已经养足了锐气,命令一出,战马嘶鸣,战士们大呼冲锋。东川兵这时候已经杀得筋疲力软了,冷不防一支生力军从刺斜里冲杀过来,顿时就支持不住了。赵廷隐、侯弘实又乘势反杀回来,把东川兵好一阵蹂躏,生擒了东川指挥使元积、董光裕等八十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