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第十七章 刘守光称帝(2 / 2)

知识卡片:

尚父其实并不是一个官职,它就是一个称号,意思是:像父亲一样值得尊敬的长辈,这个称号也并不一定是帝王给封的,最早老百姓也可以有自己的尚父,但是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帝王君主给某个匡扶社稷、力挽狂澜的大臣的专用尊封,比如姜子牙之于周文王、郭子仪之于唐德宗、多尔衮之于顺治,现在刘守光想当大家的尚父,这就很搞笑了。

历史上的第一任尚父,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姜子牙也叫“吕尚”。号称天下第一干爹。明朝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写道:“昔吕尚年八十,钓于渭滨,文王载之以归,拜为尚父,卒定周鼎。”意思就是说,当年姜子牙在渭河边上钓鱼,周文王把他带回宫里,拜他为尚父。

第二任尚父就是三国时期臭名昭着的董卓,他自己逼着汉献帝叫他尚父,不过很快就被王允和吕布杀了,死后被点了天灯,因为太肥了,天灯着了半个月才灭。董卓之后很长时间没人敢用这个尊称了,大家都觉得是在骂人。

一直到唐朝才出了第三任尚父,就是大太监李辅国,李辅国是唐朝第一个封王拜相的宦官,是唐玄宗的太子李亨的心腹,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劝太子称帝,也正是因为拥戴之功,让唐肃宗放心地把军政大事都交给了他。后来李辅国又保护了唐肃宗的太子李豫,粉碎了张皇后废太子的阴谋,拥立太子李豫为唐代宗,这让他的权力更大了,甚至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了。他对唐代宗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意思就是,皇上您就在宫里待着,外面的事全都交给我去处置好了。唐代宗听了非常生气,决定要消灭李辅国,但是表面上对他还是很优待,尊之为“尚父”,还封他为司空兼中书令,晋封为郡王。然后在夜里派人去刺杀了李辅国,还把他的头割下来扔进了厕所里。

第四任尚父也出在唐朝,那就是郭子仪,郭老是七朝元老,被唐德宗拜为尚父。有一段着名的戏曲叫《打金枝》,说的就是郭子仪的儿子、驸马郭暧和升平公主吵架,从文斗变成武斗,闹到皇帝那去了,皇帝没有怪罪郭暧,反而训了女儿一顿。

五代出了两个尚父,一个就是刘守光。另一个是钱镠,朱温封了个尚父。晚唐诗僧贯休有一首诗《献钱尚父》,就是捧钱镠的。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钱鏐一见此诗,大加叹赏,但是嫌“一剑霜寒十四州”这句气势不够,没法体现他的远大志向,让贯休把“十四州”改为“四十州”。贯休实在不能再吹了,再吹自己就吐了,于是又写下了四句诗:

不羡荣华不惧威,添州改字总难依。

闲云野鹤无常住,何处江天不可飞?

喜欢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请大家收藏: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