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第二十三章 周德威兵困幽州(2 / 2)

周德威随即下令斩了单廷圭,然后又分兵攻下了顺州和檀州,打败了卢台军,攻下了居庸关。刘守光这噩耗不断,恐慌的不得了,屡次派人去梁朝告急,这个时候朱温已经死了,梁朝发生了内乱,根本没工夫管他,他也只能自己想办法了,于是命令大将元行钦去山北招募士兵,骑将高行珪去镇守武州,作为外援。

晋王李存勖这边派除了大将李嗣源去攻打武州。高行珪率军出战,吃了败仗,心想:既然我搞不定你,就让我成为你吧,直接就投降了。李嗣源说,行,你小子相当识时务,那你就替我们还守在这吧,然后自己就退了。

元行钦听说武州失手,高行珪投降了,于是就带兵去打高行珪,打算再把武州夺回来,高行珪一看老领导来了,就让自己的弟弟高行周去晋军大营中做人质,求晋军来支援自己,李嗣源一看,行啊,你还挺守信用的,没再投降回去,于是再次率兵来迎战元行钦,双方一交手,李嗣源一连八战八胜,元行钦一看,这李嗣源这么厉害,怪不得人家高行珪降了,干脆我也投降吧。

这个元行钦作战是非常勇敢的,不过没什么脑子,那次刘守文带着契丹兵和吐谷浑兵来打刘守光的时候,刘守文就是被元行钦给活捉的。李嗣源收降了他,还挺喜欢他,于是把他收为自己的养子,让他做了代州刺史。高行珪的弟弟高行周不是去李嗣源那做人质了吗?他从此以后就留在了李嗣源身边,常常和李嗣源的另一个养子李从珂分领牙兵,也立了一些功劳。

说起李嗣源的这个养子李从珂,实际上他应该算是李嗣源的继子,李从珂的母亲魏氏以前嫁给了一个姓王的人,生了这个儿子,小名叫阿三。李嗣源当年跟着李克用出师河北,这个王阿三和母亲魏氏一起都落到了晋兵手里。李嗣源看魏氏长得漂亮,就纳她为妾,这个王阿三就拜李嗣源为义父,取名叫李从珂。李从珂长大以后。以勇健闻名晋军,晋王李存勖曾经叫着他的小名说:“阿三和我同年,也跟我一样勇敢,不是个凡夫俗子啊。”

其实从历史上来看,这俩人还确实是一类人,同样的勇武、能征惯战,但是也同样的不懂治国之道,最后的结局也挺像。

再说周德威,围攻幽州已经过了一年了。以前幽州四周还分布着不少燕兵,周德威需要远近兼顾。所以就扎下营寨,和刘守光的部队对峙。现在幽州外围的部队都已经被晋军消灭了,于是,晋军就围住幽州城的南门,集中火力,全力攻打。刘守光昼夜不安,他也知道自己兵力太弱,打不过人家,不得已写了封信求饶。周德威笑着对来使说:“你们这个大燕皇帝还没祭天呢,怎么现在就怂了,我受命讨伐他,不想知道其他的事情。什么求饶结盟修好这些事儿我也做不了主,请你转告你们大燕皇帝。求和嘛,想都别想,快来一战。”随后赶走了来使。

..............

知识卡片:

咱们这一集里边讲到的这个契苾部,是个挺神秘的部落,契苾虽然和契丹都有个契字,但不是一回事。

契苾是新疆高车人的后裔,也叫铁勒契苾,隋朝的时候他们就来到了新疆一带,打败了西突厥人,建立了铁勒汗国,首都就在新疆的哈密。

高车其实是我们对这支少数民族的形象称呼,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一家子所有的东西都在几辆大车上,车轮子做的很高大,方便过河,所以我们叫他们高车人,有点像吉普赛人,整天坐着个大篷车到处溜达。

北魏的时候,高车和柔然闹掰了,他们就迁到了今天的准格尔盆地一带,长期过着游牧生活,形成了几大姓氏,包括:狄,回纥、忽律、契苾、薛延陀等等。

高车人在隋唐时期可是赫赫有名的,特点就是能打能跑,曾经和不可一世的西突厥打的你死我活。隋唐皇帝利用他们的矛盾互相牵制,相对和高车的关系好一点。后来西突厥打败了契苾、他们被迫西迁,逐渐就和吐谷浑混到了一起。大概位置在中亚的吉尔吉斯坦这一带。两个民族相处的不错,因为都是被突厥欺负的。

后来突厥发生了内讧,大唐把东西两个突厥揍的够呛,契苾和吐谷浑就趁机东迁,因为吉尔吉斯坦这个地方就是个不毛之地,环境很差。常年也不下雨。高车很多的小部落都投向了唐朝,唐朝也不嫌弃,做买卖、当兵、垦荒种地都可以,只要不叛乱,都是繁荣大唐经济的一份子。

估计是好日子过得多了,契苾部有一支背叛了唐朝,贞观23年,唐军镇压叛乱,活捉了车鼻可汗。

契苾的何力,是契苾部中主要的一支,跟唐朝关系很好,住在凉州那一带,凉州就是现在的甘肃武威。唐朝还给他封了个将军,吐谷浑叛变,就是契苾何力镇压的。唐永徽四年,契苾部被唐朝加封为贺兰都督。由于契苾人在凉州建立了一块相对稳定的根据地,所以不少游荡的契苾人都慢慢的跑来投奔。

契苾的衰落主要是由于安史之乱,突厥人趁机入侵凉州,哥舒翰领着契苾军队守潼关,被安禄山几乎全歼。契苾从此就很少出现在历史典籍中了。五代时期,契苾和吐谷浑人混居在山西朔州境内。我们今天讲的就是这一支契苾人军队。

喜欢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请大家收藏: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