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结婚证的问题……
身在金融系统里,坦率地说,很多事情很多骚操作,王海涛见多了。
只能说,纵观几千年历史,现代华国平民百姓光棍率最低,是最幸福的时代。
毕竟,古代平民之下还有贱民和奴隶,二者并不算人,不需要婚配。
吴楚之闻言大喜,一脸诚恳的说道,“爸,放心,二者,我都可以办到的。”
王海涛白了他一眼,“空口无凭,我要听解决方案。”
吴楚之嘿嘿笑着,“说不如做,不如……看结果?!”
骚操作,他也会。
不过,他内心深处在大礼堂受勋的念头,还是割舍不下,而不是什么华国人民的老朋友。
王海涛听到这回答,也只能轻叹一声,眼神中透露出一抹无奈和释然。
事到如今,还能说什么?
最差的结果,他也能接受,由得面前这小子去折腾吧。
把话说开后,王海涛紧绷的肩膀终于松懈下来,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连嘴角都忍不住微微上扬。
他稍作沉吟,清了清嗓子,正色道:“私事说完,我们来说说公事。”
吴楚之心里一凛,脊背瞬间挺直。
他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
不过他也并不慌张,只是一副戏谑的模样望着面前这个便宜老丈人,
“爸,是不是该开门了?待会儿我是不是该称职务了?”
王海涛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你都喊我爸了,你说这门该不该开?”
吴楚之嘿嘿笑着,一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模样。
王海涛斜睨了他一眼,手指点了点他后,起身从书柜里取出一个小小的装饰框,拿在手里端详了几秒后递给了吴楚之,
“知道这是什么吗?”
吴楚之接过装饰框,目光在那精致的边框上略微一扫,随后便抬起头,眼中写满了疑惑,
“外汇券?”
坦率的说,外汇券在任何时候其实都不常见。
侨汇券见的人不少,但就算是其发行流通的年代,国内见过外汇券的人,多说点也绝对到不了百分之一。
放在此时,也确实也有收藏纪念意义。
吴楚之感慨的是,面前这老登小气的很,框里只是五毛钱面值的。
抢之无味,弃之可惜!
但凡换张10元以上面值的,他绝对往衣服里一揣了事。
不过这简单的一问,却让王海涛的神情微微一滞。
他装裱时特意将外汇券的背面露在外面,而吴楚之只是随意扫了一眼便认了出来,这确实让王海涛感到意外。
毕竟外汇券早在1994年年底就停止流通了,而背面是全英文。
众所周知,吴楚之的英语从小烂得一匹。
虽然这小王八犊子高考英语考得还行,但这种死记硬背出来的英语就这么一扫便认识外汇券?
他有点不信。
而且虽然停止流通距离此时不过7年,但吴楚之当时不过是个小学生啊。
几家人又是知根知底的,谁家是什么社会关系门清的。
按理说,这小子根本不可能与这已成为历史的物件有丝毫交集的。
这不科学!
要不是面前这个小王八蛋是自己便宜女婿,王海涛都想直接一个电话到进行举报了。
吴楚之像是看穿了王海涛的疑惑,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带着几分促狭和回忆,
“爸,这玩意儿我还真见过。
小学的时候,有年冰冰来的时候给我带了瑞士巧克力,国内买不到,只有友谊商店能买。
当时莞莞馋得不行,闹着要买,冰冰说需要外汇券才能买,还拿一张给我们看过。”
他的声音轻柔,像是在轻抚一段旧时光,眼神也变得悠远起来,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童真”的年代。
少女或许玲珑心,少年全是瓜娃子。
好吧,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冰冰和莞莞,便已经开始明争暗斗了。
小女孩时候肯定不懂什么叫做宫斗,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便是,两个小美女是很难共存成为好朋友的。
秦莞和王冰冰关系变好,完全是因为秦莞早早的便长开了,拉开了差距。
王海涛听闻此言,忍不住轻笑出声,笑声中夹杂着无奈与宠溺。
这小兔崽子,这声“爸”叫得挺顺口的哈。
不过自己好像也不怎么反感,倒也觉得顺耳。
不得不说,别看现在无论是谁看吴楚之、孔昊、秦莞还是王冰冰都得竖起大拇指,但小时候这都是特么的一帮熊孩子。
尤其是在还没长大成人的阶段,那些小女娃子,嘴有多碎,多能气人,又多让人哭笑不得……
这种事,只有当过父母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此刻他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当时女儿那副天真又带着些许得意的模样,小小的身躯挺得笔直,手中紧紧攥着那珍贵的外汇券,在吴楚之和秦莞面前显洋。
“你知道就好,那是冰冰的幺爸以前回国时结汇来的。”
王海涛简单解释了一句,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生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显然他不愿在这个话题上多作停留。
毕竟王冰冰的幺爸在这个暑假里做出的事情,让他觉得在晚辈面前有些丢脸。
于是他迅速岔开了话题,脸上浮现出一丝严肃,开始讲述起当初国家发行外汇券的背景,
“这张印着长城的隐形软妹币可不简单,80年改开的的钥匙在这里转动。
那时候国家外汇储备紧张,为了控制进口消费,也急需外汇引进技术设备,才专门发行了外汇券。
它可是整整影响了一代人的特殊货币啊……
无论国人还是外国人,他们来中国持有的美金必须先兑换这张外汇券,他才能消费。
当然,作为代价,这可以让他们在友谊商店以很便宜的价格买到茅台、进口电器、外国的糖果……”
他的声音渐渐变得低沉而有力度,仿佛在诉说着一部波澜壮阔的时代史诗。
作为前世在投行里摸爬滚打十来年的老炮,吴楚之其实对这段历史还是挺了解的。
虽然这是一段尘封的历史,但没法子,这是华国外汇管制政策绕不过去的一段背景。
不了解当初的历史,也就没法了解后续国家外汇政策因时制宜变化的逻辑所在。
眼前那枚小小的外汇券,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章。
1980年4月1日,政务院直接授权中国银行发行外汇兑换券,构建起双轨制货币体系。
其核心目的有三。
一是强制兑换。
外国人入境需将外币按官方汇率兑换成外汇券,消费后剩余外汇券可兑回外币。
二是定向流通。
外汇券仅限指定场所使用,如友谊商店。
三是身份隔离。
软妹币持有者无法直接获取外汇券。
当然,任何政策都有例外群体,但不在普遍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