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小西天上车沿途在附近集镇补给食材。各家在车上准备好晚餐,车队停在附近露天平台稍作休整,童煊做好最后一道大菜端到户外餐桌,在户外边炉做了全家福大菜。其他家也将准备好的食物端出放到户外长桌准备一起用餐。童煊另行加了主食拉条子。
用过餐休整好上车出发披星戴月乘月出发赶往霍州署。
作为我国现存唯一的古代州级衙署霍州署,霍州署衙是我国现存古代衙署(州级)优秀典范之一,具有较高的研究、观赏与保护价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州州署相传为唐尉迟恭的帅府行辕,原占地面积平方米。由南而北分中、东、西三轴线而展现三个建筑群。岁月沧桑,天灾战祸,州署现存面积为平方米。以中部轴线为主的州署建筑基本保存完好。
由南至北现存建筑分别留存多个遗迹,以中轴线为中心依次排列。
谯楼位于仪门前,东西宽15米,南北长11米,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州荡克宽建。门洞上楣书“振辰”二字,源出《论语》,意为执政者如能以德感人,则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归顺。1985年塌毁,1990年复修。
丹墀位于谯楼与仪门之间,是知州举行礼仪和群众“闹社火”集会的场所。
仪门即官署第二重正门,台前石狮一对,拾级而上至仪门。明嘉靖年间建。仪门四梁八柱,五檩四椽,建筑宏伟壮观。“霍州署”金字牌匾悬于仪门上端。仪门东便门为“人门”,人们通常出入之门。西侧便门为“鬼门”,古代为死刑犯出入之门。
甬道连接大堂与仪门间的通道,高出地面一米。古时衙役站立两旁,迎送各级官员的礼仪之道。
戒石亭仪门北十米甬道中的木牌坊,南楣书“天下为公”,北楣书“清慎勤”。原设亭的地方立一石碑,后为出入方便改建“戒石亭”。原石碑南刻“公生明”,北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虚,上天难欺”。用以告诫官吏,永铭不忘。
月台位于大堂前平台。
大堂是州署整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唐代,现存大堂建于元大德八年。大堂面阔、进深各五间,六椽减柱造,大额梁,内外均四椽柱。前接卷棚三间悬山顶四椽亭。大殿明间跨度极长,大堂结构布局严谨,雄伟壮观,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木构件保存之完整的典型代表。
二堂在大堂后,现存为民国年建筑,面阔、过深各五间,前后没回廊,为知州日常办理州务大事的办公地方。
内宅在二堂后,知州居住的地方,明代建筑,清代屡有修复。
科房在大堂前东西两侧,回廊式,硬山顶建筑,两边各17间,归六房占用,明嘉靖三年)知州宇文镛建。
近年来,经文物专家多次研究考证,霍州州署作为古代一级衙署保存之完整,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有关专家学者对州署的保护开发极为重视,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
下午乘车出发赶往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广胜三绝闻名世界——洪洞广胜寺。广胜寺,是一处古老的寺庙,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唐代大历四年,汾阳王郭子仪奏诸朝廷进行整修扩建,取“广大于天,名胜于时”,更名广胜寺。寺院建成后,附近的百姓、邻县的文人学士、官员吏佐相继慕名来广胜寺拜佛求愿,祭祀观光,小商小贩也随着游人的增多开始做起生意,这就形成了广胜寺庙会的雏形。把广胜寺庙会定为三月十八,是由于霍泉水承担着附近良田的灌溉任务,因而,人们祭祠水神已属古代的正常行为。农历三月十八日,是传说中的水神诞辰。 民谚有:“三月十八,麦怀娃娃”。元朝时,庙会规模已经相当可观。元代延佑六年《重修明应王(大郎神)庙碑》记;三月十八日庙会,“城镇村落,贵者以轿蹄,下者以履,携妻子,与老幼而至者,不可胜既……为集数日。……而后,顾瞻恋恋,犹忘归也。” 这段文字,记载了人们当时踏青观景的盛况。至元十三年,《重修明应王殿碑》载:“每岁季春(三月)仲旬八日,为神降日,萧鼓香烛,骈阗来享者甚众。”来广胜寺祭水神的人,自然是平民百姓,而且是受益于霍泉水的附近村民百姓。旧历三月十八日,从祭祠水神到参观游览,从参观游览到物资交流,集市贸易,无论从物资上,精神上,都使广胜寺古庙会经久不衰,而且越来越兴旺。
该景区由上寺、下寺、水神庙三组古建筑组成。上寺由山门、飞虹塔、弥陀殿等组成,创始于汉,屡经兴废重修,现存为明代重建遗物;下寺由山门、前段、后殿、垛殿等建筑组成,山门为元代建筑、后殿建于元至大二年。除建筑外,该景区还保存有壁画、木雕、泥塑等文物。
飞虹塔、《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绝”。其中,飞虹塔是五座佛祖舍利塔和现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留有工匠题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赵城金藏》是宋代中国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开宝藏》的版式,这部藏经是唐代三藏大法师玄奘自天竺取回的梵文经卷中译善本,是佛经孤本,属于世界文化遗产[4][5]。其水神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供奉水神的庙宇,始建不晚于唐代,庙内的元代壁画以祈雨、行雨、酬神为主线,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后汉建和元年敕建俱庐舍寺。魏太武帝元年坑杀天下僧道,焚经卷烧寺院,俱庐舍寺废为土墟。后周武帝保定三年游增正觉朝台兴修浮图,掘出一断碑,碑文有建和元年敷建记载,这是广胜寺最早的记载。北周武德三年降旨灭佛,建塔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