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缘之命运

第318章 出游(1 / 2)

曹家大院位于晋中市太谷县北洸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又名“三多堂”“寿字院”,是晋商巨富曹氏家族的宅院。

曹家始祖曹邦彦,明洪武年间迁居北洸村,以卖砂锅为生。曹三喜(第十四代)独闯关东经商,积累财富后回乡建宅,形成“福禄寿喜”四院格局。清道光、咸丰年间,曹家商号遍布全国及海外,资产达1200万两白银,雇员超3.7万人。

曹家大院建筑风格结合南北方建筑特色,吸收欧洲城堡元素,被誉为“中华民宅之奇葩”。大院的布局结构 呈“寿”字形,占地-平方米,含15个小院、3座四层堂楼及277间房舍。

曹家大院反映晋商经营理念(如“先义后利”“家国情怀”)及家族制度。明末至民国时期,曹家商号达640余家,资产和影响力远超同时代。晚清受战乱影响,部分院落破败,现仅“寿”字院保存完好。

民间传说 慈禧西逃曾向曹家借银,后赐“金火车头”;侵华战争时曾洗劫曹家财宝。

中午用过午餐赶往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于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距平遥古城35公里,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被誉为“民间紫禁城”或“中国最大私人豪宅”。其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是故宫面积的1.6倍。

元皇庆年间,王实始祖因水灾迁至静升村,初居时挖掘三孔土窑,并修建“值槐”“拥翠”两座宅院。明代中叶,王家致富后宅院扩展,明末在山梁上修建凝固堡,并建里仁巷、拱秀巷等。

清康熙年间起,王家成为显赫官商,大规模建造房屋。乾隆年间是筑堡建宅高峰期,建成拱极堡、和义堡、恒贞堡等。嘉庆元年始建视履堡,至1811年完工,形成“五巷六堡一条街”的格局。

清咸丰年后王家衰落,光绪年间部分宅院被出售。90年代起政府修复大院,20世纪初修复崇宁堡。

王家大院的建筑特色融合北方民居雄浑与南方园林精致,院墙厚实、门楼威严,采用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体现封建等级制度。院落精雕细琢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被誉为“雕艺精湛世上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