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

第133章 天窗角度计算公式的诗意批注(2 / 2)

“甲方要求下周看模型,”他的拇指摩挲着她手背上的釉料痕迹,“但我想先做个天窗的1:10小样,用你烧窑剩下的匣钵碎片嵌在玻璃边缘——”

“像给光做个陶制的相框?”郭静眼睛亮起来,另一只手拿起笔洗,对着灯光转动,那些星轨刻痕在桌面上投下晃动的影,“我前几天试了新的灰釉,加了紫石英,烧出来的颜色像猎户座腰带上的星云。”

他们的额头渐渐靠近,图纸上的墨线在两人之间形成模糊的背景。赵环能闻到她发间残留的陶窑烟火气,混合着刚才提到的檀香味,构成一种让理性齿轮都忍不住放慢转速的气息。他忽然想起大学时读的《建筑十书》,维特鲁威说建筑的三要素是坚固、实用、美观,却没写当月光穿过天窗时,会在怎样的角度与一个人的呼吸达成共振。

“你知道吗,”郭静的声音低下来,铅笔尖在图纸边缘轻轻敲击,发出规律的笃笃声,“拉坯的时候,轮盘转速和手的力度要成黄金比例,就像你算的天窗角度——”她顿了顿,在“诗意批注”那行字下面画了个小小的陶轮图案,“但总有那么零点几秒,要让手跟着泥料自己的意愿走,就像星子坠落时,其实也在被春水的引力牵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赵环拿起橡皮,小心翼翼地擦去公式旁一个多余的小数点,却保留了她写下的诗句。那些字在硫酸纸上微微凸起,像陶坯上未修平的指痕。他忽然意识到,自己此前追求的建筑光学精准度,不过是用数字搭建的桥,而郭静用诗句在桥上铺的砖,才是让光真正有了温度的原因。

“这个笔洗,”他指尖划过那些星轨刻痕,感受到陶土颗粒的粗粝与她笔触的细腻在掌心交织,“杯底是不是缺了点什么?”

郭静笑起来,从口袋里摸出一枚极小的陶片,上面用釉料写着一个篆体的“环”字,边缘打磨得圆润,像被春水浸泡多年的卵石。“本来想等你算完角度再嵌上去,”她把陶片放在笔洗底部的凹槽里,恰好吻合,“就当是给公式的诗意批注盖个章。”

此时落地钟敲了十二下,钟声里赵环看见窗外的云散了些,疏星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图纸上投下几点微亮。他伸手关掉刺眼的台灯,只留桌角那盏郭静送的陶制小灯,暖黄色的光漫开来,照亮了图纸上她写下的诗句,也照亮了笔洗底部那个小小的“环”字。

“现在试试这个角度,”他轻轻转动笔洗,让灯光透过那些星轨刻痕,在天花板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像不像你说的,星子在春水里碎成八千片?”

郭静没有回答,只是把下巴搁在他的肩上,看着天花板上那些由理性计算和感性创造共同造就的光影。她能闻到他衬衫上淡淡的墨水味,混合着工作室里的铅笔屑气息,像某种精确调配的釉料,正在时光的窑火里慢慢烧成他们独有的颜色。

后来赵环在整理旧图纸时,总会在这张天窗设计图的背面发现一行极淡的铅笔字,是他自己的笔迹,写在郭静的诗意批注旁边:“所有角度计算的终点,都是为了让某个人的影子,能以最温柔的弧度,落在生命的陶坯上。”而那个“环”字陶片,最终被嵌在了他们家天窗的玻璃边缘,每当月光穿过时,都会在地板上投下一个带着陶土温度的星芒。

喜欢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请大家收藏: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