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神情自若,目光平静地扫过面前的检察官,语气不疾不徐:“你们说的所谓‘可疑男子’,是我在瑞士期间聘请的独立公证人。我与他的见面记录、对话内容,均有警方备案。”
说着,他将那枚U盘推至桌面上,金属外壳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一名年轻的检察助理迟疑地接过U盘,插入电脑。
片刻后,录音开始播放——清晰的中英文夹杂的对话声响起,陆景行的声音冷静而清晰,对方则是瑞士公证机构的专业人员,讨论的是南江新城项目工程报告的真实性与合规性。
录音结束,整个房间陷入短暂的沉默。
主审检察官眉头紧蹙,眼神复杂地看着陆景行,似乎在重新评估眼前这个男人的筹码。
“这录音……你早就准备好了?”检察官低声问。
“当然。”陆景行唇角微扬,目光深沉,“因为我清楚,有人会想用莫须有的罪名来压垮我。”
门外监控室里,一名年长官员脸色铁青,低声道:“立刻通知陆振邦,他们早有防备。”
与此同时,林疏桐刚回到家,换上一身舒适的家居服,便接到了高建安的电话。
“老方那边不太妙。”高律师声音透着焦虑,“刚刚我们的人发现,有人试图贿赂方明远的助理,让他销毁与你会面的记录。”
林疏桐听完,只是冷笑一声,没有丝毫意外。
她一边打开笔记本电脑,一边淡淡道:“他们在怕了。”
高建安叹口气:“现在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她迅速调出早已整理好的举报材料,手指飞快地敲击键盘,“把方明远的初步证词草稿加上去,连同录音副本一起提交到监察委员会备案。另外,让私人律师联系媒体,准备召开一场小型记者会。”
高建安听得一愣:“这么快就撕破脸了?”
“越快越好。”林疏桐语气坚定,“我们现在每拖一分钟,证据被篡改的可能性就大一分。这场仗,我们必须抢在对方前面动手。”
高建安沉默几秒,点头:“好,我这就安排。”
挂断电话后,林疏桐继续操作文档,将所有证据链整合成一份完整的材料包,并设定了定时发送机制——如果她超过24小时未手动取消,这些资料将会自动发送给指定的五家权威媒体及监察机构。
这是她为自己和弟弟留下的最后一道防线。
做完这一切,已是深夜十一点多。
她起身喝了杯温水,望着窗外城市的灯火,脑海中浮现出陆景行刚才在审讯室里的模样。
他向来如此,越是危局,越显从容。
可她知道,这一战对他而言也并非易事。
她拿起手机,编辑了一条信息:
【明天开始,我们要让他们措手不及。】
发送成功,屏幕亮起的一瞬,她的嘴角微微扬起,眼中却藏着锋芒。
翌日清晨,天还未亮。
林疏桐已经穿戴整齐,手中拎着昨夜整理好的文件袋。
她站在镜前,仔细整理衣领,镜中映出她清冷坚毅的面容。
今天的听证会,是她与陆景行首次以赵工案关键知情人士的身份公开露面。
她不是为了站上风口浪尖,而是为了还一个真相,也为了守住自己珍视的一切。
门铃响起,她走过去开门。
门口站着的,正是陆景行。
他穿着一身剪裁利落的黑色西装,神色沉稳,目光却带着几分关切。
“昨晚睡得不好吧?”他低声问。
林疏桐看了他一眼,轻笑:“你还不是一样。”
两人并肩走出电梯,踏入晨曦初现的街道。
车子缓缓驶出小区,城市尚未完全苏醒,但他们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而在前方不远处,一场风暴正悄然逼近。
清晨九点,听证会现场已经挤满了媒体记者和相关业内人士。
作为建筑行业近十年来最轰动的赵工案关键知情人士,林疏桐与陆景行的名字一夜之间被推上风口浪尖。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长桌两侧坐满了来自建设局、监察委以及行业协会的代表。
而林疏桐则坐在主发言席上,手中握着厚厚的《技术复核报告》,神色冷静如常。
她没有穿过于正式的职业装,一件米白色衬衫搭配黑色西裤,干净利落,没有任何多余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