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笔。”她轻声重复着自己说过的话,眼中透出一抹冷意。
就在她准备回公司处理手头事务时,陆景行忽然开口:“我明天要去一趟瑞士。”
她一怔,转头看向他。
“陆振邦的海外资产正在迅速转移。”陆景行语气沉稳,目光坚定,“那份与赵工家属有关的信托协议原始文件,必须拿到。”
林疏桐心头一紧。
赵工是当年那起工程事故中的关键人物,他的家属曾收过一笔不明来源的资金。
如果能证明这笔资金来自陆振邦,那就意味着他涉嫌操纵项目审批、利益输送甚至掩盖真相。
“你一个人去?”她问。
“私人律师和高律师会一起。”陆景行顿了顿,从西装内袋取出一枚小巧的U盘递给她,“这里面是所有电子证据的备份,一旦我联系不上你超过48小时,就立刻启动公开程序。”
林疏桐接过U盘,指尖微微收紧。
她看着他,郑重道:“那你一定要小心行事。”
陆景行点点头,握住她的手,掌心传来的温度让她心头一颤。
“等我回来。”他说。
夜色降临,林疏桐回到办公室,将U盘妥善藏好后,开始整理接下来的工作。
她没有闲着,反而利用这段时间重新梳理建筑协会的历史档案。
那些尘封多年的资料里,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深夜,办公室只剩她一人,灯光下,她翻阅着一份关于当年工程事故调查组成员名单的旧档。
忽然,一个名字映入眼帘——
周文斌。
她瞳孔微缩。
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他是陆振邦的大学同窗,毕业后进入一家独立检测机构,如今已是该机构的技术总监。
“如果是他……”她低声呢喃。
她回忆起那次听证会上,某些模糊的证词似乎都是通过这家机构提交的,而周文斌的名字也曾在相关记录中一闪而过。
如果他真的参与其中,那这份报告的真实性就有待商榷。
林疏桐合上档案,眼神逐渐坚定。
她决定以项目合作的名义接触对方。
第二天清晨,她便以“某重点工程项目需要第三方评估”为由,约见周文斌。
对方很快答应,态度热情得令人意外。
但她没有掉以轻心。
与此同时,陆景行已抵达苏黎世。
机场外,高律师和私人律师已在等候。
他们此行的目标明确:找到那份隐藏在海外的信托协议,并追查赵工家属背后的真正资金流向。
“已经安排好见面人。”高律师低声说道,“对方是瑞士一家老牌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曾经代理过多起跨境信托案件。”
陆景行点头,神色冷静。
几小时后,在一间低调却不失奢华的会议室里,陆景行终于拿到了那份信托合同的复印件。
泛黄的纸张上,签名清晰可见,金额触目惊心。
他翻开合同细节,眉头越皱越紧。
“还有一个邮件备份。”私人律师提醒道,“我们已经设法恢复部分被删除的数据。”
陆景行沉默地看着屏幕缓缓加载出来的内容,心跳仿佛漏了一拍。
那些字句之间,藏着一段足以撼动整个陆氏集团的秘密……
他深吸一口气,握紧拳头。
这一趟,值得。
而在万里之外,林疏桐正坐在会议室内,等待周文斌的到来。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映照在她的侧脸。
她不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瑞士苏黎世的夜色冷冽,空气中夹杂着一丝金属般的寒意。
陆景行坐在酒店套房内,桌上摊开的是那张泛黄却足以掀起滔天巨浪的信托合同复印件。
私人律师和高律师一左一右站着,气氛凝重得几乎要压碎人的呼吸。
“合同上的签名已经比对无误。”私人律师低声说道,“是赵工妻子的笔迹,而资金流向最终指向了一个离岸账户,账户所有人……是陆振邦。”
陆景行目光沉静,手指轻轻抚过纸面的一角,仿佛能透过这薄薄的纸张触碰到当年那些被掩盖的真相。
“邮件恢复情况呢?”他问。
高律师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刚刚恢复的部分内容:“这是部分备份数据中的往来邮件,最早一封是在事故发生的前半年,陆振邦与赵工妻子之间有数次密谈记录,涉及一笔‘保密费’。此外……”他顿了顿,眼神变得复杂,“还有关于项目审批流程中的一些‘特别关照’安排。”
空气陡然凝固。
这些证据一旦公开,不仅意味着陆振邦涉嫌工程腐败、利益输送,更牵扯到他对一起重大安全事故的知情不报,甚至蓄意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