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玫瑰绽放

第172章 暗流涌动,她诱敌深入(1 / 2)

她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

“果然……是他。”

陆振邦是陆景行的堂兄,是陆氏集团内部最有野心的继承人候选人之一。

一直以来,他对陆景行的掌控地位虎视眈眈,而赵工案背后的真相,极有可能牵扯到陆振邦的利益链条。

“他坐不住了。”她喃喃自语,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挂断电话后,林疏桐走到窗前,望向窗外无尽的黑夜。

远处高楼的灯火稀疏,像是沉睡的城市中隐藏的眼睛。

而她,早已做好了一切准备。

第二天清晨,林疏桐早早来到公司。

她的助理递给她一沓资料,上面是几位曾在赵工案中担任关键角色的老工程师名单。

“林总监,这些人都确认能参加您的闭门研讨会。”助理说道。

林疏桐接过名单,目光在每个人的名字上停留片刻,随后轻轻点头:“布置会议室,提前安装录音设备。”

“录音?”助理有些惊讶。

“技术研讨,自然要有记录。”她淡淡一笑,转身走向办公室。

而在她身后,助理低头看了看那份名单,又望向走廊尽头——那里,是公司最安静、最隐蔽的会议室。

似乎有什么大事正在酝酿。

凌晨两点的风透过窗帘缝隙吹进来,林疏桐站在窗前,脑海中却无比清晰地浮现出那份被尘封三年的设计图纸。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建筑安全的技术探讨,更是一场布局已久的猎杀游戏。

第二天清晨,阳光尚未穿透云层,林疏桐已抵达公司大楼。

她的助理小陈递上一沓整理得整整齐齐的资料:“林总监,所有受邀人员均已确认出席,闭门会议安排在九点开始。”

“很好。”她接过资料,翻开第一页,几位老工程师的名字赫然在列,都是当年赵工案中参与项目审查的关键人物。

会议室位于公司最安静的一角,隔音效果极佳。

林疏桐提前一天亲自检查过布置——四角隐藏式录音设备已经就位,私人律师将在远程实时监听并记录每一个细节。

九点整,老工程师们陆续到场。

会议室灯光柔和,气氛看似轻松,但林疏桐心中清楚,这些人虽已年迈,却依旧保持着高度的职业敏感与警惕。

“感谢各位拨冗前来。”林疏桐端起茶杯,语气温和,“今天请大家来,是想就一份旧项目的施工流程进行技术回顾,或许对现行标准制定也有参考价值。”

一位须发斑白的老工程师点头:“林总监客气了,能为行业做点事,我们自然乐意。”

会议正式开始,话题很快围绕赵工案展开。

林疏桐引导着讨论节奏,从材料参数、结构承重到施工节点,一一复核。

老人们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语气中多了几分唏嘘。

忽然,一位姓王的工程师皱眉道:“说起来,当年那份设计稿确实有些问题……但我记得最后签字的不是赵工,而是一个年轻人,好像是陆二叔的助理。”

此言一出,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林疏桐不动声色地在笔记本上记下这句话,随即转移话题:“这个细节我们可以再查证。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主梁承重部分的数据偏差情况。”

会议继续进行,直到十一点半结束。

老工程师们陆续离开,谁也没有注意到角落里那台微型录音笔早已将一切完整收录。

与此同时,私人律师通过加密通道,将会议录音第一时间发送给了陆景行。

办公室内,陆景行听完录音后,眼神骤然冷了下来。

他立即下令调查组:“调取当年陆振邦助理的背景资料,尤其是海外活动轨迹。”

几个小时后,调查结果呈现在桌面上。

那位曾出现在赵工案文件上的年轻助理,已于五年前移居海外,并与一家境外工程公司有长期合作关系。

而这家公司,竟正是匿名信中提及的信托关联企业之一。

陆景行缓缓握紧拳头,指节泛白。

下午三点半,林疏桐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开始撰写一篇关于“结构设计责任追溯机制”的论文。

她的思路清晰,字句有力,巧妙引用了赵工案中的部分数据作为案例支撑。

这篇文章,不只是为了学术交流,更是为了把这场博弈推向公众视野。

夜幕降临,城市灯火渐次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