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静的东大校园小道上,和煦的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映照着两人的身影,林徽因与王至诚的对话轻声回荡。王至诚试图推荐上海作为林徽因的落脚之地,但林徽因却婉言谢绝,提到那动荡不安的时局。
“还是暂时留在东大吧。”王至诚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关切,“我知道你不想见张校长,担心见面会尴尬。其实嫂嫂过于敏感了,张校长忙于中原大战,东大也来不了几次。”
林徽因淡淡回道:“连兄弟也误解我与张校长的关系了。多少谣言害了嫂嫂,也连累到张校长。我现在离开,确实是觉得东北太冷,希望能给腹中孩子找个温暖的地方。”
王至诚思索了一下,提议道:“那就去杭州吧。”
“杭州?”林徽因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犹豫。
“庐隐已经辞去北师大附中的教职,和比她小九岁的清华大学的李唯建结婚,蜜月去日本度过。现在他们回到了杭州,寄居在西子湖畔。”王至诚继续说道,试图说服她,“她正在写一部长篇小说,题目是《象牙戒指》。您可以去那里。”
林徽因轻抚隆起的肚子,微笑着说:“我不能去打搅她,恐怕孩子生在半路上。不过,去北平,倒是近一些。”
王至诚没有想到林徽因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见此也不再劝说:“可以去北平找薛迅。”
“说说看。”林徽因还是希望去北平,能够认识一些姐妹。
王至诚说道:“虽然薛迅刚满20岁,但已经是北方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北平文艺新闻社的记者,而且是鲁迅先生最得意的学生。”
“听说她刚加入了共字号。”林徽因说道,她虽然是爱国建筑学家,但她还不想因为共字号,给自己带来一些不便。
王至诚说道:“如果您担心政治不安全,也可以去找萧红。我有她的联系方式。”
“萧红自身难保。”林徽因叹道,“她今年才刚初中毕业,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借助表哥的帮助来到北平,进入女师附中读书,后来与同学同居怀孕,却被抛弃,困于旅馆。她已然在生活的压迫下艰难求生。”
王至诚继续分析:“萧红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了萧军,开始了写作之路,并与他共同完成了散文集《商市街》。相比之下,萧军成熟多了。”
“这个年代,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林徽因无奈地摇了摇头。
“那就在东北大学把孩子生下来!我们会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王至诚半开玩笑地说道。
林徽因的脸上闪过一丝笑容,随即又消失:“这一切都不是我离开的原因。我觉得现在的张汉卿变了,不再是那个东北易帜的张汉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