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不做人了

第272章 小和尚(1 / 2)

“为什么我们去星宿海得先去拜见那位西夏太妃?”

兴州城里面,安世耿看着他老爹带他去的方向奇怪道。

哪怕他们要还方圆债务,也不至于这个时候来找对方啊?

天山派可是能让方圆特别提及的门派,鬼知道这里面的人武功到底能够有多高,所谓的高到天上又是指的哪个天?

以及那离谱的能够让人死后重生的功夫,他们等把树种好了,有了把握再来不行吗?

而且最近几大国家正在备战,正是想要宰肥羊的时候。

毕竟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而西夏本身的经济嘛?

那狗屎一般的经济政策早就把上下三代人都给搜刮干净了。

西夏的经济政策,或者说对人民的主要盘剥手段是高利贷,也就是北宋曾经实行过的青苗法。

但是,“青苗法”旨在解决农民青黄不接时的困境、抑制高利贷剥削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借贷对象和方式是在正月、五月青黄不接之时由农民申请接待,而且还是有着借贷数量限制的。

年利息约20%(分两期偿还,每期10%),远低于民间高利贷(通常年息50%以上)。

偿还时可缴货币或粮食,灵活适应农民需求。

虽然这玩意儿后来不可避免的走偏,但的确也起到了一定正面作用。

而西夏就把这点正面作用给发挥到了极致,也就是替上层敛财。

西夏文《乾定申年典糜契约》,乾定申年二月二十五日,立契约者没水隐藏犬,今于讹国师处已借一石糜(像粥一样的食品)本,一石有八斗利,命屈般若铁处取持。

全本利一齐,于同年九月一日本利聚焦在讹国师处,若过期不还来时,先有糜数偿还以处,依官法罚交七十缗钱,本心服。

立契约者没水隐藏犬(押)

相借者李祥瑞善(押)

相借者李氏祥瑞金(押)

知人李显令犬(押)

这上面的国师指的是僧侣,并不是真的西夏国师,属于是私人借贷。

西夏的私人借贷则通常由贵族,僧侣或者说就是有权势的人把握。

那些民间的各种典当铺啊之类的借贷机构,就是他们的各种白手套,黑手套之类的玩意儿。

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利率80%。

以及最后还款逾期以后,不仅得把该还的还了,还得向官府交罚款,罚款七十缗钱。

(“缗”为货币单位,一缗通常指一串铜钱,约1000文)

差不多7个月的短期借款让人到期偿还本金的 1.8倍,然后逾期一天,得交特么7万文罚款。

这还是私人的,至于官方?

宋李焘所着的《太平治迹统类》卷十五记载:“毅宗谅祚时,牙头吏史屈子者狡猾,为众贷谅祚息钱,累岁不能偿。”

一头一尾,一官一私,不论哪一个放贷的时候,都奔着把人的骨头给熬出三两油来。

(李谅祚是西夏的第二位皇帝,乾定则是西夏献宗李德旺的年号。

乾定申年为乾定二年,距离西夏于保义二年灭亡,还有约3年时间。)

可以说,西夏是一个官方放贷,私人放贷,官方私人合流一起向老百姓放贷的高利贷国度。

在这里,是真的可以让你从一出生就背负着贷款而活的。

毕竟《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催索债利门”规定:“诸人对负债人当催索,不还则告局分处,当以强力搜取问讯。

因负债不还给,十缗以下有官罚五缗钱,庶人十杖,十缗以上有官罚马一,庶人十三杖,债依法当索还,其中不准赖债。

已给三次宽限,不送还债,则不准再宽限,依律令实行。

若已给予债务人三次宽限期,其仍未还债,就不再宽限,按律令执行惩罚

借债者不能还时,当催促同去借者。

同去借者亦不能还,则不允其二种人之妻子、媳、未嫁女等还债价,可令出力典债。

若妻子、媳比所典钱少,及确无有可出典者,现持主者当还债。

借债者还不上时,先催促同借者偿还。

若同借者也无力偿还,不可让借债者与同借者的妻子、儿媳、未嫁女等还债,但可令她们出力典债。

若其价值低于所欠债务或无可典之物,由现持主者还债。”

简单来说,官府严禁借贷者赖账。

或者说官府就是那些高利贷的打手,不仅负责替放贷人员追回这帮家伙放的贷款,还会对借贷者实行重罚。

那借贷者有没有优惠政策呢?有,可以宽限借贷者三次时限。

三次逾期不还以后,官府老爷就要来对你实行大记忆恢复术了。

来了这一套大记忆恢复术以后,你还剩不剩得下财产,那官府老爷们就不敢保证了。

甚至剩不剩得下命都是一回事儿,毕竟惩罚措施里面包含一样东西叫杖刑。

至于最后一个,那就是还不上款,你给我打工吧,打工还款。

或者说成为奴隶,债务奴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至于你干一辈子,你的妻子,女儿,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通通陪着你干一辈子,能不能把这个款还清。

或者说能不能跟上人家追加的利息,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怎么说呢?这样的国度对权贵很友好,对老百姓来说,就有点巴不得他们去死了。

所以西夏灭亡的时候,蒙古居然特么的还享受到了一丝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待遇。

这样的地方,平常的时候自然是他们安家最好的合作伙伴。

但现在,他们跟羊入虎口有什么区别?

不然,你总不能真指望一帮以官方权利玩借贷的家伙,真懂什么叫商业,什么叫未来?什么叫细水长流吧?

“你别给我抱怨,还有待会儿进去了以后不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老老实实的。”安云山不耐烦的叮嘱道。

说完以后,安世耿对着前面带路的宫女说道:“还请大人带路。”

看他爹什么都不想讲的样子,安云山也闭嘴,老老实实的跟着他爹进了西夏皇宫,就是这怎么越走越不对劲?

安云山看着他爹那比前面带路的宫人还要熟悉这地方的样子,想到传闻中那位西夏太妃的作风,一阵头大。

不过,不论他心里怎么复杂,路还是走到了尽头。

“两位请吧,太妃就在里面等你们。”

指着前方的小殿,宫人说完之后,就朝着原路返回。

见此一幕,安世耿头皮发麻。

特么的,不对劲啊。

哪怕他们都是坏人,做事儿要不为人知,也不至于这副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