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系统激活,刺徽宗劫李师师

第234章 葬礼(2 / 2)

“什么?”

慕容彦达惊讶地回应,“这么说,梁山还是打过来了?”

“大人,您忘了晁盖最近刚去世。”

董平解释道,“晁盖与梁山交情深厚,他过世,梁山不来人送葬反倒奇怪。”

“可是……”

慕容彦达仍有些忧虑,“仅仅是一场葬礼,梁山有必要动用大军吗?”

“大人,清风山的情况今非昔比。”

双枪将冷笑一声,“从前有托塔天王晁盖坐镇,梁山与清风山往来无碍。

但现在,梁山换了宋江当家,而那位赵大郎与宋江的关系并不融洽。”

“如今清风山由宋江掌控,赵大郎必定警惕。

我猜,这次梁山带来的兵马,与其说是针对我们青州,不如说是提防宋江的。”

“难道是宋江泄露梁山的计划?”

慕容彦达低声问。

“大人,我觉得可能性不大。”

双枪将沉思片刻,“即便消息真的泄露,赵大郎也不会贸然发兵攻打清风山。

晁盖刚死,立刻就对清风山动手,江湖上的侠义之士会怎么看梁山?”

“确实是这个道理。”

慕容彦达终于放下心来。

“无论如何,目前首要任务是摸清梁山大军的动向,以及确切人数。”

“遵命!”

董平迅速回应。

……

一天后,梁山已进入青州境内。

董平派出去的探子也掌握了详细情况。

“大人,梁山此次入青州,是为了参加晁盖的葬礼。”

“至于随赵大郎同行的大军,实则只有四五千人,其中有一千多是骑兵。”

“四五千人的队伍……”

慕容彦达依然有些忧虑:“如果梁山突然进攻,我们能否守住青州?”

“大人,其中有一千骑兵,骑兵通常不会攻城,”

董平笑着说道,“剩下三四千步兵,与青州府内的守军数量差不多。

若出城迎战,官军或许难以抵挡,但若只是固守城池,我自上任以来,已对青州的防御做了充分准备。

即便梁山有上万兵力,我也有信心守住。”

“真的吗?”

慕容彦达半信半疑。

“大人,俗话说‘十倍包围,五倍攻城’,仅凭梁山这点人马,想要攻破青州府城是不可能的。”

董平解释道。

“可之前沂州府和东平府又是怎么回事?”

慕容彦达追问。

“我已经查过,沂州府之所以失陷,是因为城内有梁山的内应,内外夹击才导致失守。”

“至于东平府……”

董平皱眉道:“都是那个太守程万里的责任。

我带兵去攻打梁山时……”

东平府城门敞开,任由百姓进出,这消息令众人震惊。

据双枪将讲述,自己陷入梁山的埋伏,好不容易杀出重围回到东平府城下时,却发现城池已被梁山攻占。

慕容彦达听后疑惑询问东平府城是如何失守的。

双枪将解释说梁山采用两路战术,一路设伏,另一路直逼城下。

由于太守程万里未关闭城门,且城内精锐随他出征,只剩老弱病残,最终导致城门被梁山大军趁乱占据。

慕容彦达听后表示若非如此,沂州府和东平府城恐怕更难攻克。

双枪将认同此观点。

慕容彦达随即安心,并交代双枪将在城防上多加用心,提醒他不要轻举妄动,只要守住青州府城,他的功劳不会少。

即便没有这样的叮嘱,董平也不敢贸然出城。

他虽有“董一撞”

的外号,但并非真正的鲁莽之人。

与此同时,清风山上关于晁盖被宋江所害的消息传来,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清风山上,大部分头领与军士已归宋江麾下,晁盖旧部仅剩公孙胜与刘唐。

白胜、李忠等人早已投诚宋江。

公孙胜心思缜密,未轻信传言;刘唐性情直爽,本欲生事,却被吴用事先劝慰,误以为是江湖中人对宋江的嫉妒造谣。

宋江正为如何自证清白苦恼时,探子传来梁山赵大郎率四千余人至清风山吊唁晁盖的消息。

宋江震惊之余,想起曾计划借花荣之手对付赵大郎,却因对方带兵前来而不得不重新谋划。

探子恭敬地点头回话:“大约一千骑兵,三千多步兵。”

“四、四千兵马……”

宋江愣在原地,清风山上下即便算上老弱妇孺,也不到千人。

梁山突然派来四千人?他们究竟意欲何为?

宋江心头一震,想起了一件事:先前清风山的三位寨主——白面郎君郑天寿、锦毛虎燕顺与矮脚虎王英,全都被梁山所灭。

那时清风山几乎成了梁山的地盘,是东京赵大郎主动提出将此山赐予晁盖等人作为落脚处。

然而现在,晁盖已死,难道梁山要收回清风山?

宋江越想越觉得可能性极大,可对他而言,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清风山。

因为一旦失去清风山,他的六七百手下便会无处容身,甚至可能一哄而散。

探子离开后,宋江立即唤来智多星吴用:“先生,现在该怎么办?”

宋江简述了当前局势,苦着脸说道:“我们绝不能没有清风山这块根基。

若被梁山驱逐,整个山东哪里还能容下我们?”

“押司,你考虑得有些过头了。”

吴用啼笑皆非,“晁天王与梁山主事者一向交好,如今晁天王虽亡,但东京赵大郎……”

“总该顾及晁天王的脸面。”

“怎会在这种时候……”

“把我们赶出清风山?”

“可要是真的呢?”

喜欢水浒:系统激活,刺徽宗劫李师师请大家收藏:水浒:系统激活,刺徽宗劫李师师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