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小情人

第234章 小概率事件(2 / 2)

罗大佑理解地点点头,眼神坦诚:“我理解你的疑虑。前两天急诊的判断,依据的是当时老爷子表现出的典型高危症状——严重贫血、皮下瘀斑、高热不退,血象检查显示全血细胞减少,外周血涂片也确实发现了原始细胞比例异常增高。这些迹象,高度指向急性白血病,尤其在高龄患者身上,这种判断路径是常规且符合逻辑的。

当时时间紧迫,病情凶险,必须快速做出高风险判断以启动可能的紧急治疗。”他微微叹了口气,“但医学上,就是存在这种极低概率的‘模仿者’。MDS,尤其是某些进展较快或转化风险高的类型,在疾病早期,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急性白血病具有惊人的相似性,非常容易混淆。

我当时基于常规证据链做出急性白血病的判断,虽然符合规程,但也确实未能将这微小的概率完全排除在外,有考虑不周的地方。”

“我知道,在这种变量情况下的初诊属于小概率事件情况”

“也不能夸大其词,哈哈,不能叫事件,医学上叫“小概率盲区”,目前这个领域还是医疗水平的沙漠地带,主观能动性还不能战胜客观的自然难题……”罗大右专业的深入浅出的和胸外科出身的徐明讲解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隔行如隔山嘛,那……那现在确诊是什么?”

急切地追问,释然中又升起新的担忧。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罗大佑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是一种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本质上是造血系统的一种肿瘤。它的核心问题是骨髓无效造血,造血功能紊乱,导致成熟的血细胞产量减少,质量低下。所以患者会出现贫血导致的乏力、苍白,血小板减少引发的出血倾向(如瘀斑、牙龈出血),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带来的反复感染、发热等症状。”

他顿了顿,进一步解释两者的根本区别,“而白血病,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是造血干/祖细胞发生了恶性克隆性增殖,大量异常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无节制地增生、积累,并抑制了正常的造血功能。两者在贫血、出血、感染这些‘结果性’症状上高度重叠,但疾病的源头和恶性程度存在显着差异。”

罗大佑看着徐明逐渐清明的眼神,继续深入:“这次诊断的转变,关键就在于疾病发展的阶段特征和更深入的检查结果。三天前,老爷子可能正处于MDS的一个快速进展期,或者伴有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导致症状骤然加重,模仿了急性白血病的爆发态势。而经过这几天的对症支持治疗,加上老爷子自身的恢复力,急性诱因(如感染)可能得到控制,使得MDS本身的、相对进展较慢的‘真容’得以显露。更重要的是,”

他加重了语气,“今天下午至关重要的骨髓活检病理结果和细胞遗传学分析出来了。骨髓活检显示,虽然造血细胞形态异常(病态造血明显),但原始细胞比例尚未达到急性白血病(通常要求>20%)的诊断门槛,目前大约在10-15%这个区间,这符合MDS(RAEB型)的诊断标准。同时,细胞遗传学检查也发现了MDS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如5q-、7号染色体异常等),而没有发现急性白血病常见的融合基因。这些,都是强有力的佐证,指向MDS而非白血病。”

就在这时,病房门被猛地推开。

喜欢父亲的小情人请大家收藏:父亲的小情人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