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掌声过后,是尖锐的提问环节。
一位头发花白的德国医学教授率先举手:“李先生,龙医师,你们的研究很有趣,成果也令人印象深刻。但我必须指出,你们的试验设计似乎还不够严谨,样本量也相对较小。而且,关于‘生物电池针灸针’的作用机制,你们的解释更多是基于现象和经验,缺乏分子生物学、电生理学层面的深入机制研究。我们如何能确信,这些效果不是安慰剂效应,或者仅仅是传统针灸的效果叠加?”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也代表了许多现代医学研究者的疑虑。李卫国早有准备,他平静地回答:“教授您说得对,我们的初期临床试验确实存在样本量和设计上的局限,这也是我们接下来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我们在试验中设置了严格的对照组,并且通过盲法评估尽可能减少偏差。至于作用机制,这正是我们目前正在深入研究的方向。我们已经与国内的科研机构合作,正在从细胞层面、分子信号通路等角度,探索微电流对神经细胞、炎症因子等的影响。我们相信,传统医学的经验和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可以相互补充,共同揭示其中的奥秘。”
接着,一位来自美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专家提问:“关于镁合金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你们是否进行了长期的毒性测试?在人体中持续产生微电流,是否会有潜在的风险,比如电解质紊乱、组织损伤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李卫国立刻回应,“我们使用的镁合金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其降解速率和微电流输出强度都经过了反复测试和优化。在苗寨的临床试验中,我们对患者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跟踪观察,没有发现明显的毒性反应或组织损伤。当然,长期的安全性评估还需要更大规模、更长时间的临床试验,这也是我们计划下一步开展的工作。我们的目标是确保疗法的安全性始终是第一位的。”
龙梅也补充道:“在苗医的传统里,用药和用针都非常注重‘ balance ’(平衡),我们不会追求过激的效果,而是希望帮助人体恢复自身的平衡状态。生物电池针灸针的微电流,强度是非常温和的,就像春风拂过,而不是狂风暴雨。这与我们苗医的理念是一致的。”
她的比喻形象而贴切,让不少专家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接下来的提问更加广泛,涉及到苗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的融合方式、疗法的标准化问题、如何推广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中等等。李卫国和龙梅坦诚地分享着他们的经验和思考,也不回避目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标准化确实是一个难题。”李卫国坦言,“苗医的很多疗法,比如‘睡药’,涉及到多种草药的配伍,不同的医师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别。我们正在尝试与苗医世家合作,对这些传统疗法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标准化研究,同时结合生物电池针灸针的可调控性,寻找一种既能保留特色,又能保证疗效一致性的方法。”
一位来自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部门的官员提问:“你们的项目在传统医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尝试。请问,你们如何看待传统医学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定位?”
龙梅的回答充满了感情:“在我们苗寨,苗医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不仅仅是治病,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我们相信,传统医学有其独特的价值,尤其是在慢性病管理、整体调理等方面。但它也需要与时俱进,吸收现代科技的成果,让更多人理解和接受。我们的工作,就是希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苗医的智慧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无论他们来自哪里。”
她的话引起了现场许多研究传统医学学者的共鸣,掌声再次响起,这一次,更加热烈和持久。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项技术成果,更是一种文化的自信与开放,一种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可能。
第四章:橄榄枝与新的征程
会议的茶歇时间,李卫国和龙梅被热情的专家学者们团团围住。
“李先生,龙医师,我是来自剑桥大学医学院的约翰·安德森,我们对你们的生物电池材料非常感兴趣,特别是镁合金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方向。我们实验室在电生理学方面有一些积累,或许可以开展合作研究。”一位金发碧眼的教授递上名片,眼神中充满了合作的诚意。
“我是东京大学的佐藤健一,我们对传统医学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一直很关注。你们的苗医‘睡药’疗法很有意思,是否考虑过从芳香疗法、神经递质调控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
“我们是世界自然医学基金会的,我们一直在寻找像你们这样真正有创新且有实效的传统医学现代化项目,希望能在资金和推广渠道上为你们提供帮助。”
一张张名片递过来,一个个合作意向被提出。有来自顶尖科研机构的,有来自国际医学组织的,还有来自生物医药公司的。他们的关注点各不相同,有的对生物电池材料感兴趣,有的对苗医的疗法机制好奇,有的则看到了该疗法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的潜力。
李卫国和龙梅应接不暇,心中充满了激动。这不仅仅是对他们工作的认可,更是苗寨的疗法走向世界的开始。但他们也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仔细倾听着每一个建议,认真记录下每一个联系方式。
“谢谢你们的认可,”李卫国对围在身边的专家们说,“这对我们来说是巨大的鼓励。但我们知道,这条路还很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希望能找到真正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一起严谨地、踏实地把这项研究推进下去,确保它能真正造福患者,而不是流于商业炒作。”
他的坦诚赢得了更多的尊重。
“完全理解。”安德森教授点点头,“我们可以先从基础研究合作开始,比如在我们的实验室里,对针灸针产生的微电流对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佐藤教授也表示:“我们可以先开展一些探索性的合作研究,比如分析‘睡药’疗法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以及它们与微电流协同作用的可能机制。”
世界自然医学基金会的代表则说:“我们可以帮助你们对接更多的国际临床试验资源,也可以在传统医学政策研究和推广方面提供支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看着眼前这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却都对他们的项目充满兴趣的专家们,李卫国和龙梅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光芒。这不再是苗寨里那个小小的团队在孤军奋战,而是有了全球范围内的同行关注和支持。
会议的最后一天,组委会为他们颁发了“年度创新疗法奖”。当李卫国和龙梅站在领奖台上,接过奖杯时,台下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掌声。龙梅身上的银饰在聚光灯下闪耀,仿佛汇聚了苗寨千年的智慧与光芒。
“这个奖,属于苗寨的乡亲们,属于所有相信传统医学智慧并愿意为之创新的人。”李卫国在获奖感言中说道,“我们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我们希望能与全球的同行们一起,让这来自东方苗寨的针火,照亮更多患者的健康之路。”
离开巴黎的那天,塞纳河上的阳光温暖而明媚。李卫国和龙梅坐在前往机场的出租车里,看着窗外掠过的欧式建筑,手中紧紧握着那叠厚厚的名片和合作意向书。
“卫国哥,我们真的做到了。”龙梅的声音有些哽咽,眼中却含着喜悦的泪水。
“是啊,我们做到了。”李卫国望着远方,眼神坚定而充满希望,“但这只是第一步。回到苗寨,我们有更多的工作要做。要整理这些合作意向,要继续完善我们的疗法,要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他顿了顿,转头看向龙梅,脸上露出了笑容:“不过,至少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了我们苗寨的‘生物电池针灸针’,知道了苗医的智慧。这感觉,真好。”
龙梅用力点点头,擦去眼角的泪水,也笑了起来。窗外的巴黎渐行渐远,而他们心中的苗寨,却因为这次国际之旅,与更广阔的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飞机冲上云霄,朝着东方飞去。在那片云雾之下,苗寨的吊脚楼依旧静静地矗立着,等待着他们的归来,等待着属于它的疗法,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而李卫国和龙梅知道,他们的征程,才刚刚拉开最壮丽的序幕。这不仅是关于一项技术的推广,更是关于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关于传统智慧在现代世界里焕发新生的可能
喜欢医圣传请大家收藏:医圣传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