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理探源【译注】

第53章 天地转煞(1 / 2)

《渊海子平》记载:“春季的乙卯日、辛卯日,夏季的丙午日、戊午日,秋季的辛酉日、癸酉日,冬季的壬子日、丙子日,称为‘天地转煞’。”

以日柱干支为判断核心,例如生于春季(寅卯辰月),日柱为乙卯日,称为“天转煞”。

日柱为辛卯日,称为“地转煞”。

《三命通会》指出:“命逢天地转煞日者,通常主夭折之凶。”

《玄微赋》举例:“韩信被诛杀,正是因为命逢天地转煞。”

但若命局中存在克制化解之物(如五行相克或吉神制伏),则不以此凶论。

原注解释:“所谓‘天地转煞’,是指日柱的天干与地支(或纳音五行)在当季呈现‘专旺’状态。例如春季乙卯日,天干乙、地支卯均属木,木气在春季独旺,故称‘天转’;辛卯日,天干辛属金,地支卯属木,但其纳音五行属木(辛卯为‘松柏木’),地支卯木又助木气,仍为木在春季专旺,故称‘地转’。其他季节的转煞日(如夏季丙午、戊午属火专旺,秋季辛酉、癸酉属金专旺,冬季壬子、丙子属水专旺),均可依此类推。”

说明

1. 核心概念解析:

专旺与转煞:

“专旺”指五行在当季达到极致旺盛(如木旺于春、火旺于夏),但过旺易失衡,反成“转煞”。

天转煞(如乙卯)为干支五行直接专旺,地转煞(如辛卯)为纳音五行与地支五行专旺(辛虽属金,但辛卯纳音属木,地支卯木助旺)。

四季对应关系:

春(木旺):天转煞-乙卯(干支皆木),地转煞-辛卯(纳音木+地支木)。

夏(火旺):天转煞-丙午(干支皆火),地转煞-戊午(纳音火+地支火)。

秋(金旺):天转煞-辛酉(干支皆金),地转煞-癸酉(纳音金+地支金)。

冬(水旺):天转煞-壬子(干支皆水),地转煞-丙子(纳音水+地支水)。

2. 吉凶逻辑与制伏:

过旺则“亢龙有悔”,故主夭折(如韩信案例),但“制伏”指逢他行相克(如木旺逢金克、火旺逢水克)或吉神(如天乙贵人、天月二德)化解,体现命理“中和为贵”的核心思想。

纳音五行的介入是关键:辛卯日天干为金,看似与木旺相悖,但其纳音“松柏木”属木,地支卯木为木,故仍以木旺论,需结合纳音体系判断。

3. 术语规范与逻辑分层:

“天转”“地转”的区别在于“干支五行”与“纳音五行”的专旺:天转更直接(干支同五行),地转需结合纳音(干支不同五行,但纳音与地支同五行)。

补充“十二长生诀”外的“纳音五行”概念(如辛卯为松柏木),确保非专业读者理解“地转煞”的特殊成因。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天地转煞”是传统命理学中一种与季节五行专旺相关的神煞理论,其核心逻辑围绕“物极必反”的哲学思想展开,具体内容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一、本质定义与四季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