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转世之长生诀续!

第418章 玉帝张兴东感悟随着全宇宙的发展最终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 / 2)

天庭科技录

紫霄宫的玉灯在云海中摇曳,玉皇大帝张兴东指尖捻着玉如意,眉头却锁成了川字。案头的奏章堆积如山,最上面那本《三界产能报》上,“凡间年谷产量超天庭瑶池三成”的朱批刺得人眼晕。

“陛下,”太白金星捧着拂尘躬身道,“瑶池的仙稻已三千年未增产了,而凡间用那叫‘杂交水稻’的法子,亩产竟翻了五倍。还有那‘高铁’‘飞机’,速度比腾云术还快,连地府都在抱怨,轮回通道快跟不上凡间人口流动的速度了。”

张兴东望向殿外,南天门的守将正费力地登记来往仙凡——自从凡间有了“互联网”,求神拜佛的祷告像雪片似的飞来,传统的香火传递法早已不堪重负。他忽然想起昨日在乾坤镜中所见:凡间的实验室里,穿着白大褂的人用“粒子对撞机”探索微观世界,其精密程度竟不亚于太上老君的八卦炉。

“朕要去凡间看看。”他周身的帝气悄然收敛,化作一身藏青色中山装,“看看那些‘科技’,究竟是何模样。”

太白金星急道:“陛下三思!仙家当守天地法则,怎能学凡间的奇技淫巧?”

“若法则跟不上世道,那便不是法则,是桎梏。”张兴东摆了摆手,身影已消失在云气中,“告诉老君,把他的炼丹炉腾出来,朕回来要用。”

人间正是盛夏,东海之滨的“科创城”灯火璀璨。张兴东站在科技园的广场上,看着巨大的屏幕上滚动着“量子计算突破”“可控核聚变进展”的新闻,周围的年轻人捧着轻薄的“笔记本电脑”,指尖翻飞间便完成了千里之外的指令传输。

“老先生,您是来参观的吗?”

清脆的声音自身后响起,张兴东转身,见是位穿白大褂的姑娘,胸前的工牌写着“王晓晓 能源研究所”。她手里拿着个巴掌大的仪器,正对着路灯测量能耗,眼睛亮得像淬了星光。

“路过此地,见这里热闹,便进来看看。”张兴东目光落在她手中的仪器上,“这小玩意儿,能做什么?”

“这是能量检测仪,能测出任何物体的能耗转化率。”王晓晓笑着扬了扬仪器,“就像刚才那盏路灯,用传统灯泡每天耗电1.2度,换成我们研发的量子灯,只耗0.3度,亮度还提高三倍。”

她引着张兴东走进研究所,里面的景象让见惯仙家法宝的张兴东也暗暗心惊:透明的管道里流淌着蓝色的“等离子体”,那是比天庭的仙火更纯净的能源;墙上的屏幕实时显示着月球基地的画面,宇航员正用“机械臂”采集月壤,其灵活程度不亚于哪吒的三头六臂。

“这些……都是凡人做出来的?”张兴东抚摸着一台正在自动组装零件的“机器人”,它的轴承转动时竟没有一丝声响。

“是啊,”王晓晓调出一份三维图纸,“您看这个‘可控核聚变装置’,我们叫它‘人造太阳’,用的是和太阳一样的原理,一升海水能产生相当于300升汽油的能量,而且没有污染。再过两年投产,凡间的能源问题就能彻底解决了。”

张兴东看着图纸上复杂的结构,忽然想起瑶池的灌溉系统——三千年来,仙娥们仍在用玉瓢舀水浇田,稍遇旱灾便颗粒无收。而凡间用“滴灌技术”,即使在沙漠里也能种出庄稼,这便是太白金星口中的“奇技淫巧”?

“姑娘觉得,这些‘科技’,比仙家法术厉害吗?”他忍不住问道。

“各有各的用处吧。”王晓晓调试着仪器,“法术能呼风唤雨,但不能精准预测台风路径;仙家能点石成金,但不能像‘纳米技术’这样,把石头变成治病的靶向药。其实本质都是为了让日子过得更好,只是科技更讲究‘可复制’‘可推广’——一个人会法术,最多帮一个村子;但一项新技术,能让全世界受益。”

正说着,实验室的警报忽然响起。屏幕上的“人造太阳”模拟装置出现异常,温度曲线急剧攀升。研究员们顿时紧张起来,王晓晓却迅速调出参数面板,指尖在键盘上飞舞:“是磁场约束出了问题,立刻启动备用冷却系统,同时降低等离子体密度!”

她的声音冷静而清晰,指令一条接一条发出,原本混乱的实验室很快恢复秩序。十分钟后,温度曲线平稳回落,警报解除。

“好险。”一个戴眼镜的研究员擦着汗,“多亏晓晓你改进的智能控制系统,换以前手动操作,早就炸锅了。”

王晓晓笑着摆摆手:“是大家一起研发的‘AI预警系统’厉害,它能在0.1秒内分析十万组数据,比人脑快太多了。”

张兴东看着那套自动纠错的系统,忽然想起天庭的雷部——每次打雷都要雷公电母亲自动手,稍不注意就劈错地方。若有这样的“智能控制系统”,何至于让凡间百姓抱怨“天公不作美”?

“老先生也是搞研究的?”王晓晓见他若有所思,递过一杯水,“看您对这些挺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