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转世之长生诀续!

第421章 玉帝张兴东感悟无农不稳无工不扶无商不富即兴国发展商业(2 / 2)

“老先生也是做买卖的?”王晓晓见他对商事格外上心,好奇地问道,“看您气度不凡,不像寻常客商。”

“算是吧,只是管的‘货物’有些特殊。”张兴东望着街上往来的行人,“我们那里,有很多好东西,却不知怎么送到需要的人手里,更不知怎么让大家都富起来。”

“那可得学学‘商业之道’了。”王晓晓眼睛亮了起来,“就像我们镇上,以前只有种地的农民(农),后来有人开了织布坊(工),再后来有了我们这样的商行(商),农民的粮食能卖掉,作坊的布匹有出路,大家手里都有钱了,这才叫‘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是根,工是叶,商是脉,缺一不可。”

她指着镇外的农田和作坊:“您看,农民种出棉花,作坊织成布匹,我们商行卖向各地,赚了钱再买农具给农民,买机器给作坊,这就形成了‘循环’,越转越活,越转越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张兴东望着那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忽然明白,为何凡间能在短短百年间富起来——不是因为资源更多,而是因为他们懂得“商业是血脉”,懂得用交易连接供需,用流通激活经济。就像这通衢商镇,农、工、商环环相扣,才让土地生金,让巧手生财。

“姑娘可知,你这‘商业之道’,能让三界的‘血脉’都活起来?”他周身忽然泛起金光,长衫化作龙袍,钱袋里的碎银在光芒中化作万千通宝,“朕乃玉皇大帝张兴东,多谢姑娘点化。”

王晓晓惊得手里的算盘掉在地上,连忙行礼:“民女不知陛下驾临,死罪死罪。”

“起来吧。”张兴东抬手虚扶,“你这‘通商’之法,比天庭的戒律更能普惠三界。朕要回天庭了,若姑娘不嫌弃,可愿随朕前往,助三界兴商业、通物流?”

王晓晓愣住了,随即眼睛里迸发出惊喜的光:“真的可以吗?我还想在天庭开个‘三界贸易行’,让东海的珍珠换瑶池的仙米,让西天的经书换凡间的茶叶,再弄个‘天庭快递’,比腾云术还快!”

张兴东朗声大笑:“准了!朕封你为‘三界通商总管’,调天庭的驿站、宝库听你差遣,朕还要下旨:凡仙凡、人神、神魔之间,皆可公平交易,互通有无!”

金光闪过,张兴东携着王晓晓化作一道流光飞向天庭。通衢商镇的人们只看到镇上空升起一道七彩祥云,祥云掠过的地方,商铺的生意更兴旺了,道路更通畅了,连空气里都仿佛飘着“富裕”的味道。

紫霄宫内,张兴东端坐龙椅,王晓晓则站在丹陛之下,面对着满朝仙卿。她手里拿着“三界贸易规划图”,正给众神讲解:“……我们可以在南天门设‘海关’,统一管理仙凡贸易;在瑶池旁开‘特产市场’,让仙果、仙米能换凡间的新奇玩意儿;再弄个‘三界银行’,方便大家存钱、借钱……”

众神面面相觑,却见财神爷第一个出列:“陛下英明!老臣早就觉得,光靠散财不够,得让大家自己能生财,这才是长久之道!”

自此,天庭变了模样。南天门成了“三界自贸区”,仙凡客商来来往往,通关效率比以前快了百倍;东海龙宫的珍珠通过“天庭快递”,三天就能送到西域的妖精手里;就连太上老君的丹药,也开了“连锁店”,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张兴东常去“三界贸易中心”巡视,看着土地神用“智能账本”记录收成,看着龙王和凡间船商签订“珍珠采购协议”,看着王母娘娘饶有兴致地挑选凡间的“丝绸锦缎”。他想起那本《三界民生图》,如今上面的城池个个繁华,百姓人人富足,连最偏远的山神辖区,都因“旅游开发”富了起来。

这日,王晓晓捧着“三界贸易年报”来见:“陛下您看,这一年,天庭的宝库盘活了,凡间的特产卖遍了三界,连地府都开了‘轮回纪念品店’,生意好得很!大家都说,现在的三界就像个大集市,你有我无,互通有无,日子才有奔头。”

张兴东看着报告上的数字,仿佛看到了三界血脉贲张的活力。他忽然明白,所谓“兴国”,从来不是单靠某一项,而是农、工、商协同发展——让种地的人有奔头(农稳),让做工的人有赚头(工兴),让经商的人有念头(商活),三者合一,才能让天地间的“气血”畅通,让三界的“筋骨”强健。

而那座崭新的“三界贸易中心”,在往后的亿万年里,一直是天庭最热闹的地方。门口的石碑上,张兴东亲笔题下的“通商惠三界,互利共繁荣”十个字,在日月照耀下熠熠生辉,见证着仙凡、人神、神魔打破隔阂,用交易传递善意,用流通创造富足——这,才是兴国的根本,也是天地间最生生不息的道理。

喜欢玉皇大帝转世之长生诀续!请大家收藏:玉皇大帝转世之长生诀续!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