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仇与成师渐渐长大,二人性格迥异。仇沉默寡言,心思深沉,对父亲那次战败耿耿于怀,一心想要在战场上证明自己。而成师则开朗豁达,善于结交,在国内颇有威望。穆侯看着两个儿子,心中也有了不同的考量。
穆侯即位二十七年,由于多年征战,积劳成疾,突发疾病,卧床不起。临终前,他将王位传给了长子仇,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遗志,让晋国更加强大。
太子仇并没有顺利继位,成为了新的君主。原来晋穆侯的异母兄弟殇叔,早有觊觎君位之心。见穆侯病故,便暗中组织武装,准备抢班夺权。当穆侯安葬结束。殇叔突然发难进攻太子仇。太子仇逃亡。
殇叔自立为君,掌握了晋国政权。但殇叔心中没有百姓,不施仁政。为了自己吃喝玩乐,增加了税赋,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晋国百姓都希望太子仇能重新掌握晋国政权。
太子仇逃亡齐国,也在为复国做准备,晋国臣民愿意为太子仇做内应。殇叔即位四年,穆侯的太子仇率领党徒,袭击殇叔。在内应的帮助下,很快攻进宫室。殇叔见大事已去,便带着族人逃走了。
太子仇总算正式做了晋国的君主,就是晋文侯。文侯在位三十五年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伯继承君位,就是晋昭侯。
昭侯元年,晋昭侯把文侯仇的弟弟成师封在曲沃。曲沃城比翼城要大。翼城是晋国的都城。成师封地在曲沃,被称为桓叔。由靖侯的庶孙栾宾辅助桓叔。
桓叔来到曲沃城,崇尚美德,实施仁政。减赋税,除徭役,桓叔这时已经五十八岁了,还时常到居民区访贫问苦,善待孤寡老人。曲沃人都敬重他。
而晋昭侯贪图享乐,对晋国老百姓收取很重的赋税。使晋国人民怨声载道。同是晋国,却实施不同的法令,使老百姓很不理解。晋国人也希望减赋税、除徭役,老百姓梦想能过上好日子。
老百姓希望曲沃桓叔能做晋国国君,并希望能早一点实现。到了昭侯七年,晋国大臣潘父杀了国君昭侯,准备迎立曲沃的桓叔做晋国的君主,桓叔也准备去晋都即位。
可晋国的士大夫为了利益,并不拥护桓叔。晋国士大夫调动精锐部队攻打桓叔,桓叔大败,不得不退回曲沃,桓叔的第一次攻晋失败了。
晋国士大夫立昭侯的儿子平为国君,这就是孝侯。孝侯即位后,第一件事,便是处理这次动乱的叛逆者。孝侯先下令杀了大夫潘父。
孝侯觉得父君昭侯的遇害,与曲沃桓叔的关系巨大,一定要派兵讨伐曲沃。大臣们觉得,曲沃城邑很坚固,不容易打下来,万一打不下来,就不好收场。
最后决定,暂时先维持现状,等条件成熟了,再攻打曲沃也不晚。
支持桓叔的势力开始蠢蠢欲动。桓叔虽无意争夺君位,但他身边的人不断劝说,让他意识到局势的严峻。一场围绕着晋国君位的纷争,即将拉开帷幕。
喜欢话说史记请大家收藏:话说史记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