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所:谨慎的我建起一座城

第201章 驾驶员培训和生产线改造(1 / 2)

基地中安装脉冲爆震离子推进器的车辆,主要就是之前为了应对恶劣环境而升级的各种履带运输车。

在陨石袭击后,因为局部环境温度的升高,又形成了局部的湖泊和积水,为了适应工作环境,这些履带运输车又被加装了水下推进器。

然后,就是在脉冲爆震离子推进器被研发出来后,这些车辆又按方大宝的要求,被赋予了飞行能力。

总之,这就是一种通过不断升级而来的三栖怪物。

只是由于最初的时候,这主要就是被作为一种陆地运输载具而存在,即便被升级了几次,其外观看起来还是更接近装甲运输卡车。

水下推进器、离子爆震引擎都被隐藏在车体内,只在使用的时候进行切换。

而且空中和水中能力只是作为一种必要辅助,机动能力都并不算是特别的强力,导致在这两种模式下,战斗能力也受到很大的影响,除了抗揍这一点始终如一。

尤其是满载的情况下,即便不考虑至少打五折的续航距离,速度那也是十分的感人。

属于油门踩到底,速度也上不了60的半残废,堪比某品牌的电动卡车。

与受限于技术水平的机动能力相比,更麻烦的还是其复杂的操控。

这些运输车是由梁江的改造团队后续自行改造完成的。

技术上倒没有什么明显的门槛,毕竟最主要的引擎技术是方大宝提供的,基地的机械加工设备那也是很给力的。

但是成本和时间的问题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式。

如果由方大宝消耗生存点来升级,那自然是一步到胃,在车载智能系统的控制下,至少也是个L5级别的自动驾驶,乘员最多也就是需要动动嘴,同时还要兼顾安全、舒适、静音和节能。

只要生存点足够,天工核心的升级,绝对是符合方大宝的心意和需求的,不会打一点点的折扣。

梁江他们自己来改造,可就做不到这种水平了,虽然也是将动力系统与车载智能做了连接,车子不至于动不起来,但是涉及各种功能性的部件很多还是要手动开关。

能在车内完成驾驶模式的切换和自检,不用跑到车外去折腾可折叠襟翼就是他们对乘员最大的善意了。

方大宝看着围着运输车的一圈搜索队员,在机械团队的指导下,手忙脚乱,一步步的熟悉操作步骤的样子,也是有点不忍直视。

好歹也是超越目前科技的飞行载具,搞的跟农民伯伯自己用不锈钢管、角钢焊的飞机一样,还得自己带个扳手随时处理故障。

“咱不说整个全自动,好歹整个半自动的吧,可别让这帮从来没飞过的陆行种从天上掉下来,就不好看了。”

梁江多少也带了点不好意思,“我们这帮人,搞搞机械改造还行,这控制系统还真就不怎么拿手。

要将所有的设备都链接到智能控制系统上,所需要的各种传感器、变送器、控制器太多了,一个礼拜也改不出来一辆,也就将就着用这土办法了。

不过你也别担心,飞行控制还是靠谱的,出点问题难免,不至于把人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