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微微侧身,声音压得更低,却透着一股森然的寒意:“是去我们的背后。”
“从你麾下最精锐的不良人中,挑选五十名好手。”
“让他们换上便装,化整为零,立刻秘密潜入后续各路援军的序列之中。”
狄仁杰的语气陡然凌厉起来:“把那些藏在阴影里,在我们背后下毒手、捅刀子的鬼魅,给老夫一个不剩地揪出来!”
“不管他是谁,官居何位,背后站着什么人!”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裴元澈胸膛剧烈起伏,牙关紧咬,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末将,遵命!”
他再不多言,猛地一抱拳,转身便大步流星地离去,甲叶碰撞之声在夜风中铿锵作响。
裴元澈的身影很快隐没于黑暗之中。
狄仁杰站在原地,北邙山的寒风吹拂着他的官袍,他却浑然不觉。
他的思绪,早已飞向了千里之外的长安城,飞向了那座巍峨的紫宸殿。
真正的风暴,或许不在洛阳。
长安,紫宸殿。
清晨朝会,气氛压抑。
洛阳战事胶着,如巨石压在众人心头。
武后端坐龙椅,凤目微垂。
一名御史大步出列,手持笏板。
“陛下!”
“臣,有本奏!”
“臣以为,洛阳之事,疑点重重!”
“所谓‘噬魂之国’,亘古未闻。狄仁杰仅凭北邙山一座地宫,几幅壁画,便言其乃‘心腹大患’,调动神策军主力,致京畿空虚,实乃小题大做,危言耸听!”
此言一出,如石击水。
数名官员立刻出列附和。
“王御史所言极是!狄国老位高权重,如今又在外手握重兵,不得不防啊,陛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其中一人尖声附和,正是前几日因小过被申斥的张侍郎。
另一位须发花白的户部官员跟着叹息:“崔氏谋逆,株连甚广,朝堂动荡。狄仁杰身为宰相,不思安抚百官,稳定朝局,反而远赴洛阳,大动干戈,其意图,令人深思!”
“臣听闻,洛阳前线,伤亡惨重,却寸功未立。长此以往,国库空虚,民心动摇,恐非社稷之福!”
声音此起彼伏,多是崔氏倒台后利益受损,或与关陇旧族有牵连的官员。
他们不敢直指女帝,便将矛头对准远在洛阳的狄仁杰。
上官婉儿立于武后身侧,秀眉微蹙。
她看向龙椅上的女帝。
武后依旧面无表情,端起茶盏,用杯盖轻轻撇去浮沫。
瓷器轻碰,叫嚷声渐息。
群臣屏息。
武后饮了一口茶,缓缓放下茶盏。
“说完了?”她开口。
王御史硬着头皮,躬身:“臣等……皆为大周江山计,请陛下明察!”
“为江山计?”武后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很好。”
“朕也想问问诸位。”
“援军粮草在偃师被烧,押运将官的军报,为何称遭遇‘山匪’?”
“汴水石桥垮塌,工部的勘验文书,为何称‘年久失修’?”
“虎牢关军中疫病,太医署派去的御医,缘何至今查不出病因,只道是‘水土不服’?”
“诸位爱卿,可能为朕解惑?”
喜欢大唐仵作笔记请大家收藏:大唐仵作笔记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