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
余成的话一出,杨竞直接扶额苦笑,这年轻人,真是啥话都敢说啊。
勋贵制度,自古有之。大概分为亲王、郡王、公、侯、伯、子、男七等。亲王和郡王是只有皇族才能获得的爵位。公、侯、伯、子、男是异姓功臣可以获得的爵位,在这个时代,亲王和郡王是实封的,也就说是有封地的,公、侯、伯、子、男是有食邑的。所谓的实邑,就是一个行政区域内,所有的百姓的税,都交给那个勋贵。
像秦国公吴晋,就是食邑300户,也就是说,台安县300户居民的税收,都是直接交给吴晋的。就连余成自己,也是被封为襄平侯,食邑200户,余成这是连自己都不放过了。
果然,余成的话一说完,整个大殿都炸了,勋贵们纷纷指责余成违背祖宗制度,陷陛下于不义。杨竞倒是没有说话,只是笑眯眯的看着众臣,不知道心里想些什么。
“陛下,臣有本奏”这个时候,吴晋出班了,他知道自己不出班不行了,毕竟自己既是百官之首,又是勋贵领袖。
“准奏”杨竞对吴晋倒是一直是好脾气。
“陛下,余大人所言,只是体谅百姓,但我大辽目前国势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倒是不宜更改祖制”吴晋这是表态了。
吴晋的政治情商非常高,他绝对不相信这是余成的个人行为,背后肯定是杨竞授意的。可是陛下为什么要取消封地和食邑制度,在吴晋看来,就是为了敲打勋贵集团吧。
其实吴晋什么都明白,只是他的士大夫阶级的出身,决定了他的利益所在。在杨竞艰难和自己自身难保的时候,吴晋会坚决的支持杨竞,但是在现在局面稳定下来,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他肯定要为本阶级谋取利益。这就是所谓的“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
而余成则是得到了个人的利益,知道只要自己一心一意跟着杨竞,就会过的越来越好,所以余成才愿意出头,甘愿当杨竞的棋子。
听了吴晋的话,杨竞点头,然后开口道,“长平所言有理,食邑制度不变。敬中说的也是公忠体国的话,食邑由原来的100户增加到15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