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乘看着泛黄的易筋经目光深沉的继续开口道:“数百年来,我禅宗武功之名名动天下。
在江湖上,更是被视为天下武学之源,还说什么天下武学尽出少林,但哪里会有人记得,对于武功而言,佛理才是主学,武功只能算得上是末学。”
“可眼下,就连我少林寺的大多数弟子也逐渐心怀以武证道之心,着实是有些本末倒置了。
“达摩祖师当年,传授少林门下弟子们,不过是一些强身健体的法门,目的在于防备和守卫少林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之效。”
“后世门下弟子,往往过多于沉迷于武学,以致于舍本逐末,枉费达摩祖师当年传授少林门人武功的宗旨。”
“再后来,二祖在长安遇上一位精通武功的年轻人,两人一见面便感到相见恨晚,二祖更是将易筋经拿出与同他一翻阅,两人谈论整整数日,这才将易筋经中的武学秘奥,尽数钻研出来。”
“那位年轻人,便是后来大唐开国名将,辅佐太宗皇帝,平定草原十八部,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李靖有如此成就,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想来也是从易筋经中得到了不少教诲和指导。
“没想到,连唐朝的名将李靖,也曾经拜读过易筋经。”韩牧发出感叹来。
苦乘讲述完易筋经后,他手捧经书细细注视许久。
韩牧看着这少林无上真经,也是屏息凝视。
只见苦乘缓缓展开经卷,前半部分是密密麻麻的梵文,后半部分则是一系列人体姿态图,线条简洁却蕴含深意。
“千年以来,能参透此经真谛者屈指可数。”
苦乘轻抚经卷,眼中闪过复杂神色,只见他露出一丝奇异的目光来:“不过,极为有趣的是,说道在经书上有所领悟,能真正在武学上有所成就的,往往不是那些精通梵文的学者和佛门高僧。”
韩牧惊讶抬头:“方丈此言何意?”
苦乘微微一笑道:“我曾听先师讲过,大约一百多年前,那时金人尚未崛起,大宋依旧统治这燕云以南,乃是大宋哲宗皇帝年间,彼时少林主持乃是玄慈大师,那时这易筋经曾遗失过一段时间。”
“当时丐帮曾出了一个帮主名叫游坦之,他号称前来挑战我少林寺,在少室山下引起一场大战。”
“那场大战中,我少林一位高僧便发觉,那游坦之所精通的武学便是易筋经。”
后来,几番查证之下,他才知晓,那游坦之原本乃是一个不识梵文且鲁钝异常之人,只因阴差阳错之下,这才习得了易筋经,没想到对佛理一窍不通的游坦之,反而参悟了易筋经上的高深武学,功力从此一日千里。”
烛光在苦乘脸上投下深浅不一的阴影,他继续道:“可见,这易筋经高深之处,当真令人难以捉摸,多少高僧终其一生都难有尺寸之功。”
“那游坦之不识文字,跟着经书上的图画演练,竟然反而能有所参悟,他未必懂得经中真义,却意外获得其中力量,说起来,也真是让人感慨不已。”
韩牧若有所思,游坦之的经历他是清楚的。
游坦之意外之下习得了易筋经,又在神木王鼎中练成了冰蚕毒掌。
仅仅一年功夫,他的武功就从微末境界提升到能和丁春秋那样的一流高手对决?
遗憾的是,游坦之虽然运气很好,但他战斗意志极其微弱,软弱的性格,让他终究无法成为像萧峰那样的超一流高手。